非遗文化

中国传统非遗文化《鄂尔多斯婚礼》

鄂尔多斯婚礼发源于古代蒙古,形成于蒙元时期。15世纪,随着蒙古族鄂尔多斯部进入鄂尔多斯地区,祭祀成吉思汗的“八白室”安奉在鄂尔多斯境内的甘德尔敖包上,蒙古族的鄂...

中国传统非遗文化《白族绕》

白族绕三灵是大理白族的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一种富有生活气息的白族群众性歌舞。白族绕三灵起源于唐南诏时期,清代白族学者杨琼《滇中琐记》也有所记载。绕三灵属农闲...

中国传统非遗文化《山东琴书》

山东琴书是山东重要的地方曲艺品种,又称“唱扬琴”或“山东扬琴”。它源于明代中期鲁西南菏泽(古曹州)地区兴起的民间小曲自娱演唱形式“庄家耍”(又称“玩局”)。主要...

中国传统非遗文化《瑶族盘王节》

瑶族盘王节源自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歌会,每逢这天,瑶民便汇聚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并逐渐发展为盘王节,现代的盘王节已逐步发展为庆祝丰收的联谊会,青年男女则...

中国传统非遗文化《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黑龙江省饶河、抚远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传统的鱼皮技艺包括一整套复杂的加工过程,分为剥皮、干燥、熟软、拼剪缝合、艺术修...

中国传统非遗文化《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广东省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潮州木雕历史悠久,始于唐代,盛于明清。既有广府文化的渊源,又受到江浙一带像东阳木雕的影响。它应用广泛,题材丰...

中国传统非遗文化《花儿》

《花儿》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2006年5月20日,花儿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

中国传统非遗文化《布洛陀》

布洛陀,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在古老的传说中,布洛陀是壮民族开天辟地、无所不能的创世始祖。据壮族创世经诗《布洛陀》...

中国传统非遗文化《当涂民歌》

当涂民歌是流行于皖东长江两岸的各类民歌的统称,安徽省马鞍山市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当涂民歌早在六朝时期就有记载,刘宋皇帝刘裕主持的的“白歌舞”...

中国传统非遗文化《五台山佛乐》

五台山佛乐,流行于山西省五台县五台山一带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五台山佛乐是随着佛教向山西地区的传入兴盛起来的。原来的印度梵乐佛曲、呗赞转读,逐渐...

热门资讯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云南省西双版纳传统节... 傣族泼水节,流行于云南省傣族人民聚居地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云...
非遗 | 安徽省黄山市传统美术... 徽州三雕,安徽省、江西省的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徽州三雕经国...
非遗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传统... 库姆孜是柯尔克孜族独有的古老弹拨乐器,“库姆孜”柯尔克孜族语意是“美丽的乐器”。主要流传于新疆克孜勒...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
非遗 | 中国传统舞蹈《南丰傩... 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是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驱傩”,历经漫岁月,不断改革、创新,逐渐演变而成的传统民...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