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评话是以福州方音讲述并有徒歌体唱调穿插吟唱的独特说书形式,约形成于明末清初,相传是柳敬亭的大弟子居辅臣到福州双门楼授徒传艺而流传下来的。
福州评话是以福州方言讲述,并由徒歌体唱调穿插吟唱独特的传统说书形式,源于古老的唐宋说唱艺术,是福州方言艺术的集中体现和典型代表,在中国曲艺界素有“活化石”之称。福州评话的表演多以一人为主,分有高台演出、书场演出两种。讲究说、吟、做、花,以说为主、兼有吟诵。与其他评书评话表演不同,福州评话除了折扇、斑指、醒木、丝帕,竹箸,还会使用上一片铙钹。代表剧目有《三国》《隋唐》《精忠岳传》等。流行于福建省的十几个县市及台湾省和东南亚的福州籍华侨集居地。
表演形式
福州评话的表演多以一人为主,分有高台演出、书场演出两种。高台演出是农村农闲的时候或城市人家喜庆时邀请前来的演出,演期不长。而书场的演出大多是长篇大书,注重于情节的紧凑热闹,富有悬念,以吸引听众。书场的演出一般重说不重唱,公案书则只说不唱。场地的布置为台上一张案几、一只条凳,简单朴实,非常方便为老百姓演出。案几上还会摆放鲜花、糕点等,并会鸣炮迎接演员登台落座。
唱词曲调
福州评话唱腔无严格曲谱,按福州话依字行腔。唱调分为序头、吟唱和诉牌3类。序头用以演述正书之前的短篇书赞,类似古代说书的“人话”;吟唱是基本唱腔,可用于表唱,也可表现人物的内心独白和人物之间的对话,曲调包括《高山流水》《浪淘沙》《连珠》《滴滴金》《泪句》等;诉牌的音乐性较强,在人物表白身世和倾诉冤情时使用,吟唱时以筷子敲击铜铙钹伴奏。唱词多为七字句,也有八字、九字句。
文化特征
福州评话讲究说、吟、做、花。以说为主、兼有吟诵。
说白分为表白对白、评白、内心白。吟诵又分序头、吟唱、诉牌三种。序头就像文章开头的一段,交代下面正文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说书的题名。吟唱是基本唱腔,表现人物的内心独白和人物之间的对话。
福州方言继承了古音古字,乃唐音正声之遗存。福州评话凭福州方言依字行腔,讲究说、吟、做、花。“说”即道白,含叙述、议论、摸拟、抒情,属于主体部分,分独白、对白、评白、泪白、内心白等,讲究现身说法和角色分音,是评话最主要的艺术特色。先生们个个都是研究、传播福州方言的大师,满口乡谈俚语,对方言形容、比喻的运用,以及琅琅上口的乡土民谣、谚语、歇后语的引用,均达到了信手拈来、炉火纯青的地步。一段段故事在他们口中如话家常般娓娓道来,诙谐生动、通俗易懂,极尽干净、洗练之能事。他们随着人物性格特质与时空环境的变化,配合将道白实时转换,当悲则悲当喜则喜,使观众闻其声如见戏中人。
音乐器械
福州评话演出时不需化妆及布景,仅靠一钹、一扇、一醒木和一手帕即可完成。福州评话还采用道具来进行辅助表演,主要道具有醒木、折扇、铙钹。醒木,用硬木做成,用来押座,区分段落,渲染说书气氛。折扇,用棕木扇骨的黑扇,拿在手里,可用来表演,也可兼作道具,比如当作刀枪棍棒、书、信札、托盘等。铙钹,用黄铜制成,用筷子敲打,打法有逗钹、敲钹、压钹、搭钹等。
福州评话的节目繁多,按题材通常分为长解书、短解书、半长短书、公案书和家庭书5种。长解书都是历史故事,有《三国》《隋唐》《精忠岳传》等;短解书是武侠故事,有《七侠五义》《彭公案》《施公案》等;半长短书有《水浒》等;公案书专讲清官为民请命和平冤决狱的故事,为福州评话独有且富于地方色彩,《王公十八判》《珍珠被》《长泰十八命》等为其中代表性的作品;家庭书多反映家庭伦理与悲欢离合的故事,如《甘国宝》《双玉蝉》《玉蝙蝠》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州评话编演了《九命沉冤》《流水欢歌》《小城春秋》《保卫延安》等新节目,形成一定影响。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上一篇:传统艺术《苏州评弹》
下一篇:曲艺艺术《山东大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