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戏剧形式。评话俗称“大书”,弹词俗称“小书”。它发源并流行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苏东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吴语方言区,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
苏州评话渊源于宋说话中之讲史。弹词渊源于宋代之小说及元明的词话、陶真等诗赞体说唱。关于苏州弹词的艺术形式有“优人百戏,击毬关朴。渔鼓弹词,声音鼎沸”的描述。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最著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乾隆皇帝演唱过。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家。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等,之后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200余年不衰。苏州评弹的书目大多为历朝历代的民间故事。例如《三国》《水浒》《白蛇传》《珍珠塔》等等。到了近现代,书目题材略有更新,《老杨与小杨》《林则徐》《焦裕禄》《雷锋》等。
内容特征
苏州评话都是讲长篇故事,分回逐日连说。每天说一回,每回约一个半小时。能连说几个月,长的可达一年半载。这种长篇连说的特点,形成了评话特殊的结构手法。单线顺叙,用未来先说、过去重谈的方法前后呼应。用“关子”来制造悬念,以吸引听众还出现一些中、短篇作品。
演唱形式
苏州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两人的双档,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三人的三个档。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
苏州弹词的表演通常以说为主,说中夹唱。说时也有采用醒木作为道具击节拢神的情形。演唱采用的音乐曲调为板腔体的说书调,即所谓“书调”。因流传中形成了诸多的音乐流派,故“书调”又被称之为“基本调”。
苏州弹词讲究“说噱弹唱”。“说”指叙说;“噱”指“放噱”即逗人发笑;“弹”指使用三弦或琵琶进行伴奏,既可自弹自唱,又可相互伴奏和烘托;“唱”指演唱。其中“说”的手段非常丰富,有叙述,有代言,也有说明与议论。艺人在长期的说唱表演中形成了诸如官白、私白、咕白、表白、衬白、托白等等功能各不相同的说表手法与技巧,既可表现人物的思想活动、内心独白和相互间的对话,又可以说书人的口吻进行叙述、解释和评议。艺人还借鉴昆曲和京剧等的科白手法,运用嗓音变化和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等来“说法中现身”,表情达意并塑造人物。在审美追求上。
音乐乐器
评弹所使用的调式是七声调式,这一点和江南地区通常流传的五声调式的民歌区别很大,因此相对于民歌而言,七声调式的评弹更具表现力。从调式上分析,不论民歌的五声调式转不转宫音系统,其在结构上只有五个音,因此无可避免的在长时间的演唱中会使得听众感觉单调。中国的民族音乐的展示过程,音乐的对比是一个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各种民族音乐体裁都会寻找到突破的方法,比如板腔体戏曲会用节奏(板式)变化形成对比,曲牌体戏曲会用不同音乐情绪的曲牌借以连缀形成对比。甚至宗教音乐都会如此,比如佛教“瑜伽焰口”法会需要七个小时,在这中间会有大量五声调式的唱段,然而法师们会在演唱一段五声调式以后会选择换读经文,念咒语从而形成宣叙调和咏叹调,或随即用一段七声调式或者是六声调式来冲淡之前的单调性,使得曲目的表现力变得非常的丰富。这样的变化也说明,相对于五声调式,七声调式表现力是相当强大的。
曲调特点
弹词一般评话和弹词均以说唱细腻见长,吴侬软语娓娓动听;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横生。弹词用吴音演唱,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弦琶琮铮,十分悦耳。
唱腔特征
苏州评话是用苏州方言讲故事的口头语言艺术。其语言由第一人称即说书人的语言和第三人称即故事中人物的语言两部分组成,而以前者为主。这就和戏剧白言有质的区别。它是讲故事,而不是演故事。第一人称语言称表,第三人称语言称白,表和白以散文为主,多说不唱。但也有用作念诵的一小部分韵文,包括赋赞、挂口、引子和韵白等。赋赞用以描景、状物和渲染、烘托人物的心理状态及性格特征。挂口是人物的自我介绍。引子是说书人的书情介绍或点题。韵白是韵文的表或白或铺叙情节,或总结前段书情。
表演特征
评话的表演包括“手面”和“面风”。这种动作和表情,也分说书人的和故事中人物的两大类。说书人的动作和表情,是解释性的,并用以表达说书人的喜怒哀乐和爱憎态度。故事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由说书人用近似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包括语音和语调来讲话,叫做“起角色”。起角色是对故事中人物的模仿,而不是演员以故事中人物的面目出现,“登场面依然我”。说书人在书台上,始终是以演员身份出现的。这和戏剧的表演,也有质的不同。
苏州评话的节目以长篇为主,传统书目约50多部。一类说历史故事,属讲史类,如《西汉》《东汉》《三国》《隋唐》《金枪》《岳传》《英烈》等,为“长靠书”,又称“着甲”;一类是“短打书”,讲英雄好汉、义士侠客的故事,如《水浒》《七侠五义》《小五义》《绿牡丹》《金台传》等。还有神怪故事和公案书,如《封神榜》《济公传》《彭公案》《施公案》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弹词艺术经过艺人们自觉的整旧创新,艺术上有了很大的飞跃。新节目不断涌现,长篇有《白毛女》《新儿女英雄传》《李闯王》《青春之歌》《苦菜花》《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红色的种子》《江南红》《夺印》《李双双》等,中篇和常独立演出的"选回"有《老地保》《厅堂夺子》《玄都求雨》《花厅评理》《怒碰粮船》《庵堂认母》和《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海上英雄》《芦苇青青》《新琵琶行》《白衣血冤》《大脚皇后》等。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上一篇:传统艺术《寿山石雕》
下一篇:曲艺艺术《福州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