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工艺术《明式家具制作技艺》
阿标
2024-03-16 17:27:47
0

3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江苏省苏州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从五代开始,经过两宋,包括辽金。在明代达到了辉煌的顶点,发展到清代中期又形成了不同的典型风格,到了民国时期它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苏州地区特有的一种传统家具上的制作技艺和典型风格。

工艺特征

2

结构

木构的榫卯结构在明式家具的运用中有很大发展。明式家具的榫卯多达200多种,比其他木构榫卯更趋多样、精密、巧妙。

功能

明式家具注重符合人体的尺度,如座椅的设计,让人们在使用时不忘礼仪,养成良好的坐姿和彬彬有礼的习惯,体现儒家风范。

特色

苏州明式家具制作技艺经过千锤百炼,形成了“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工艺精良、漆泽光亮”的特点和“造型简练、作工精巧、风格典雅”的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

花纹

苏作明式家具的雕刻纹样,龙风纹常施于宝座,蝙蝠纹、竹节纹常施于桌椅橱柜,灵芝纹常施于衣架、面盆架的搭脑两端。回字纹、忍冬纹常施于家具的边缘部位,莲花纹、八宝花纹应用广泛,云纹则常与龙纹、蝙蝠纹、八仙、八宝等组合,形成各种占祥图案。

工艺流程

1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共有以下七种流程:

一、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是第一步,设计师遵循明式家具造型和结构的科学法则,根据市场或客户的要求进行设计,不仅是设计造型,而且要设计构造方法等,并对家具的造型、定位、选料、用料、结构、尺寸制定合理的规程。要提供设计制作造型图,标注用料尺寸,各部位基准尺寸,各部件棒结构示意图,整件家具配料明细单,以及家具部件实样图、线型实样图、图案实样图、漆色标准等等。科学合理的设计是对家具造型的定位,也为工匠的制作铺平道路,指明方向。

二、木材处理

对进厂的家具木材,必须进行干燥处理。这是因为红木是多孔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会湿胀干缩。当它处于的环境湿度高于木材含水率时,木材就会吸收水分,尺寸增大;相反,如果环境湿度低于木材含水率时,木材内的水分就会散失,发生干缩现象。木材的湿胀或干湿,都会对家具的品质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选用之前,必须对板材进行干燥处理。

所谓干燥处理,是采用科学的除湿方法,让木材的含水量减少,达到科学的标准。传统的干燥方法是,先将木材放在温水里煮,然后将煮过的木材送进烘房除湿,最后进行煮腊处理。

三、选材配料

明式家具的木材,一般选用红酸枝、白酸枝、大叶紫檀、小叶紫檀、黄花梨、花梨、鸡翅木等硬木。选材要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选择材质一致的木材。同一款产品,用同一批次、同一材质、同一产地、树龄接近的木材。因为木材不一样、缩胀比率就不一样,如果遇到温湿度变化,就容易发生开裂或干缩。

配料就是在选材的基础上,精心对比木料的花纹、颜色,然后将木料配得色泽相似,纹理走向一致,过度自然。配料配得好,家具就美观。

四、生坯制作

生坯制作,包括划线、开料、开桦、理线、装配、打磨等工艺,全由木工制作。

划线:即根据图纸的要求,确定材料的正确使用,划定材料的内外向面及长短,点出家具结构的基本尺寸。

开料:根据划线所定规格、尺寸,将木料锯成各种家具的部料,为使各部件的尺寸更加精确,还需要经过压创。

开榫:榫卯结构是家具两构件连接的一种凹凸处理的接合方式,凸出的部分叫排(或排头),凹进的部分叫卯(或榫眼)。榫卯结构是明式家具的灵魂,也是中国传统木作工艺的精髓。木工工匠依据家具设计图纸的要求,根据力学平衡的科学原理,运用精巧准确的榫卯结构,将家具的各个部件紧密地结合一起,使之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过去木工工匠开榫,全靠手工,根据经验来确定。当下以手工开榫和机械工具开榫相结合,精确的机械,锐利的刀具,可使开排的效率更高,更加精确。

理线:是装配前的准备工作,理线的好坏,对后来的髹漆工艺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是拼纹,要接木纹、颜色、丝缕比对,如塔形木纹就要按纹理相同的方向对准。然后将机器加工的部件平面刮平、刮光。所用工具,有刮刨、蚂蚁锉、毛锉、圆光锉等。接着要用蚂蚁锉等工具将刮好的平面定型面清理光滑,要做到无雀斑、无水浪、无硬软,达到平整和顺。

装配:将半成品组合成基本成形的产品,需要按一定的规程和技术要求进行。

打磨:是生产过程中和扫尾时的必要环节。家具面板上胶后,需要打磨,将其正反面、里外面残留的胶水打磨清除,接头处要磨平,锉圆角时要按设计要求加工,大小要一致。

五、雕刻

苏作明式家具,一般不作大面积雕刻,而是常以小面积雕刻作为装饰。雕工拿到需要雕刻的家具部件后,将设计的图案纸样贴在家具部件上,然后进行打胚、雕花、修磨、整理等。完成后,再交给木工组装。

六、镶嵌装饰

吴中苏作明式家具设计制作工匠,有时还运用镶嵌工艺对某些部位进行装饰美化。如用黄杨木、象牙、螺钮、瓷片、珐琅等制作的人物、山水、花鸟等图案的艺术品,镶嵌在某些部位,以增强家具的形式美和艺术美。

此外,还要给明式家具安装上铜质饰件。如合页、面页、钮头、吊牌、包角、圈头、环子等。这种装饰也形成了一种风格,在明式家具原物中,铜质饰件多为白铜制品,而且式样质朴、隽秀、变化丰富。

4

七、髹漆

髹漆是明式家具最后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明式家具多用名贵的硬木材料制成,如黄花梨、紫檀、红酸枝、鸡翅木等,而这些木材本身都有自然形成的美丽纹样,因此对这些家具的髹漆有特别要求,那就是似漆非漆,浑然天成。

打磨生坯:生坯须打磨光滑后,方能上漆。用苏作工艺行话讲,要磨透磨熟,直到木材底色透出光泽圆润。打磨工具除了通常所用的砂皮外,还有苏州漆艺工匠发明的独特工具:木贼草和朴树叶。木贼草单独使用,可在所雕花纹内凹凸处打磨,而对花边花朵毫无损害,木贼草还可编结起来,蘸水在家具的面板部件上打磨。木贼草和朴树叶打磨后的家具,光滑度远胜于砂皮的打磨效果。只有将生坯打磨光滑,才能保证油漆的光泽明莹。因此,在整个髹漆过程中,打磨要占百分之八十的时间。以一张罗汉床为例,需要三个工人打磨至少二十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这还不包括床围的部分。

刮面漆:在打磨后的家具上刮面漆,要求必须面面俱到,目的是将家具表面的缝隙、槽角和有毛病的地方要嵌漆,嵌满、嵌平、刮平。

磨砂皮:即在刮过面漆的家具上再打磨,要求磨透、磨熟,直到磨平、出头路(即见木纹),使家具光滑圆润。水磨后会留下“白衣”,因此,还要再用砂纸打磨。

做颜色、上颜色:每一套家具因其材料不同,所上颜色也有差异。这都由漆工根据经验自行配方,一般是上红木色或木材的本色。传统颜色的配方原料是用苏木、乌禧子、石榴皮、花树果(光福产)放水煮,然后再加酸性大红、品红、硫酸亚铁,配成颜色,这种颜色会直接渗透到木材里面。但是上颜色不能太深,不能盖掉木材的天然纹理。

上头道漆:上漆,吴语称“措漆”,要求措匀,全部措到、搭足,特别是堂子角落都要出清,无一死角。上好漆后,要放一个晚上才能干,在梅雨季节则要快一些。

缕砂皮面漆:要用旧砂皮、软砂皮缕匀、缕熟。讲究的家具用木贼草、朴树叶水磨。水磨的留有“白衣”,再用砂皮打磨掉。打磨时,不能破坏雕刻纹样的风格,该圆则圆,该方则方。

再上面漆,再打磨,再做颜色,再揩漆,再打磨、推砂叶,再揩漆……如此反反复复,总共要十六道工序。经过髹漆工艺加工后,家具面板上的油漆颜色已被木材吸收,表面则形成一层薄薄的硬膜,产生似漆非漆的效果。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相关内容

非遗 | 中国各地区传统手...
风筝制作技艺,山东省潍坊市、江苏省南通市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北京...
2024-03-27 23:34:05
非遗 | 湖南省浏阳市传统...
浏阳花炮制作技艺,湖南省浏阳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2024-03-27 23:03:50
非遗 | 黑龙江省传统手工...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黑龙江省饶河、抚远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
2024-03-27 22:57:22
非遗 |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
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
2024-03-27 22:54:15
非遗 | 内蒙古黑龙江省传...
桦树皮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黑龙江省地方传统手工技艺...
2024-03-27 22:50:33
非遗 | 江苏省苏州市传统...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江苏省苏州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2024-03-27 22:45:22

热门资讯

中国曲艺艺术《河南坠子》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
中国手工艺术《傣族慢轮制陶技艺...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云南原始的传统手工技艺,傣族自古喜爱用陶,制陶在傣语中称为“板磨”,俗称“土锅”。...
探秘中国画,艺术传承与文化特色 中国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意蕴,同时也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风格。中国画家...
油纸伞,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 油纸伞作为起源于中国的一种纸制或布制伞,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使用历史。以手工...
艺术 | 江苏扬州传统戏剧《扬... 扬剧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不仅是扬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地方戏曲发展史上也有着特殊的地位。扬...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金陵刻经》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是南京的传统手工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约起源于唐朝。公元1866年(清朝同治五年)...
中国手工艺术《武夷岩茶(大红袍...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福建省武夷山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武夷岩茶(大红袍)独有的“岩骨花香”是由...
中国手工艺术《拉萨甲米水磨坊制... 拉萨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是西藏自治区传统手工技艺。甲米水磨坊约建于公元17世纪,磨坊显现了中国藏族人民...
艺术 | 陕西省汉族戏剧《碗碗... 该剧种起源于陕西省华山北麓的华阴、华县一带,清初时就已经形成并且成熟完善,历史剧目一直都是用皮影戏形...
艺术 | 傣族打击乐器《象脚鼓... 象脚鼓还受到景颇、佤、傈僳、拉祜、布朗、阿昌和德昂等族人民以及克木人的喜爱,是各族歌舞中不可缺少的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