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刀杆节,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的传统节日,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傈僳族刀杆节是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流行于保山地区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傈僳族地区,表演者表演“上刀山”、“下火海”,表现了傈僳族人民不畏艰险的精神,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消除各种灾难。
2006年5月20日,云南省泸水县申报的傈僳族刀杆节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Ⅸ—27。
在明朝时候,朝廷派兵部尚书王骥来边疆安边设卡。王尚书到职后,很快赶走了外来的侵略者,他体察边民的疾苦,积极帮助傈僳族发展生产,使傈僳族人的日子越过越好,受到傈僳族人民的爱戴。后来,王尚书遭奸臣的诬告,被调回朝廷。在农历二月初八的洗尘宴上,王尚书被奸臣用毒酒害死。当这个不幸的消息传到傈僳山寨时,气得人们摩拳擦掌,都想给王尚书报仇。为了纪念这位反抗外族入侵的人物及在战斗中牺牲的人,傈僳族决定将这一天作为“刀杆节”,并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征仪式,表达愿赴汤蹈火相报的感情,由此沿袭,逐渐形成传统。
传承价值
刀杆节是傈僳族人民自然崇拜的产物,更是傈僳族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不畏艰险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传承人物
李学强,男,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项目名称:傈僳族刀杆节,序号:02-0774,申报地区:云南省泸水县。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泸水市文化馆获得“傈僳族刀杆节”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傈僳族刀杆节”项目保护单位泸水市文化馆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