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舞,云南省景洪市传统舞蹈类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基诺大鼓舞,基诺语称“司土锅”,“司土”为“大鼓”,“锅”为“跳”,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的基诺族村寨。基诺族有本民族的创世神话传说。他们视之为本民族的“根谱”,并以歌、舞、节庆祭仪等形式,加以崇拜和纪念,起着民族历史课、课堂和教材的作用。基诺族《阿嫫尧白造天地》的神话传说中言:他们的祖先是从大鼓里出来的,因此,视大鼓为神物。
2006年5月20日,基诺大鼓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Ⅲ-38。
历史渊源
“大鼓舞”,基诺语称“厄扯歌”,最早称为“白腊泡司土歌”,“白腊泡”是巫师,“司土”是寨名。民间传说,洪荒年代基诺族的祖先阿麦腰白造了一只大鼓,让麦黑与麦妞藏在鼓内躲过了灾难。此后,麦黑与麦妞繁衍了基诺族的后代。因此,基诺族人民世世代代跳大鼓舞,所以基诺族跳大鼓舞是为了感谢传说中用大鼓拯救了基诺人的创世女神阿嫫腰白,以纪念阿麦腰白,并将大鼓作为神圣之物,供在卓巴(寨老)家中。大鼓舞开始是一个独舞。现在跳的“厄扯歌”是在“司土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解放以后,基诺族跳大鼓舞的场所从卓巴家搬到寨场。大鼓舞经文艺工作者加工以后走上了舞台,成为具有基诺族民族特色的表演性舞蹈。
2006年5月20日,基诺大鼓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大鼓舞,是基诺族民间舞蹈中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在群众中有着深远影响的舞蹈。
基诺族因历史变迁,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但能歌善舞的他们,心中都有一本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百科知识全书,智慧的他们把历史文化用舞蹈与歌曲传承延续下去。
传承现状
基诺族大鼓舞蕴涵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只有3名年过七旬的老人尚能掌握大鼓舞仪式的全过程及全部舞蹈动作,已处于极度濒危的境地,急需加以保护。
传承人物
何桂英,女,基诺族,1968年7月出生,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乡巴朵村人,2018年5月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云南省景洪市申报。
保护措施
2007年4月到2008年底,基诺族大鼓舞建立了文化传播基地,传承基诺族的民俗、礼仪、音乐、舞蹈、传统技艺等。2018年,基诺族乡文化中心带领着国家级的基诺大鼓舞传承人何桂英老师深入茄玛村委会的毛娥新寨和少妞村小组开展培训,为基层的文艺队带去了这一文化大餐。2019年,景洪市文化馆和基诺乡文体广电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为期两天的大鼓舞与鼓歌传承人培训班,共有19名非遗传承人参加培训。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景洪市文化馆获得“基诺大鼓舞”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基诺大鼓舞”项目保护单位景洪市文化馆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