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广西地方传统戏剧《桂剧》
阿标
2024-03-23 15:09:03
0

桂剧(俗称桂戏或桂班戏),广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桂剧大约发端于明代中叶,明末清初昆腔流播到广西,后高腔和弋阳腔又相继传入,几种声腔相互融合形成声调优美,抑扬有致的桂剧。桂剧做工细腻贴切、生动活泼,借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态传情,注重以细腻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

2006年5月20日,桂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Ⅳ-37。

历史渊源

1

桂剧是广西主要的地方剧种。它有比较悠久的历史,约在明代中叶便开始发端。明末清初广西已有昆腔,后高腔和弋阳腔又相继传入,相互融合而形成以弹腔(即皮黄)为主的高、昆、吹、杂等五种声腔艺术的桂剧。

明末清初,昆山、弋阳和乱弹等腔已流行于桂林一带。

清乾隆年间,又有湖南祁阳班频繁到桂林演出。

清道光年间,成立最早的桂剧班社,有唱多种声腔的三合、三庆等名班,之后又有瑞华、老仁和、上升、卡斌、锦华等班。

从1882年开始,桂林各地相继出现宝华、群英、翠华、兰斌小社等桂剧科班,自此桂剧与祁剧逐渐分野,但桂剧与祁剧艺人时有相互搭班演出,相互聘师传授技艺。由于戏路接近、语音相似,祁、桂艺人长期同台、同剧演出,使桂剧声腔、演技深受影响,发展日臻成熟。

1896年,唐景崧对桂剧有特殊的爱好,故留心桂剧的创作与研究,组建了“桂林春班”,还亲自整理编撰剧本,指点艺人演出,以桂剧娱人自娱。他编成的《看棋亭杂剧》40种,使桂剧的剧目得以流传,促进了桂剧艺术的发展。

1902年,桂林建立起第一个戏院景福园,之后又相继建起和园、仪园戏院。从此,桂剧逐渐进入剧场作固定性的演出。

1912年,第一个桂剧女科班福珍园创办,后来又培养了一大批女演员,尤其是和园甲、乙两个女科班对桂剧发展影响较大。之后男女科班达30多所,为桂剧培养了不少人才。

传承保护

1

传承价值

桂剧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800多出传统剧目,是桂林地方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桂剧在新的时期里将更努力创新,为地方文化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传承现状

由于各种原因,桂剧已陷入濒危境地,传统流失,人才断档,剧目和技艺失传,民间演出举步维艰,桂剧原有的艺术特色在此过程中正日渐淡化,需要采取措施,及时发掘抢救保护桂剧,使这一濒临消亡的古老剧种重新焕发生命力。

保护措施

1938年,广西大学校长、教育家马君武博士在桂组织成立了“广西戏剧改进会”,欧阳予倩应聘从事桂剧改革工作。他抱着“桂剧优秀地方戏,不可视之为等闲”的信念,创建了桂剧实验剧团,开办了桂剧学校,筹建新型的演出剧场,培养了一批新型的桂剧演员。

20世纪80年代,桂林创办了戏曲学校,一大批桂剧老艺人被聘为老师,在他们辛勤的培育下,桂剧新苗茁壮成长,后继有人。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院获得“桂剧”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桂剧”项目保护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院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广西传统戏剧《壮...
壮剧又叫“壮戏”,旧时壮族自称“布托”,意即“土著者”、“本地人”...
2024-03-25 15:27:13
非遗 | 广西地方传统戏剧...
彩调属灯戏系统,源于桂林地区农村歌舞、说唱衍化而成的“对子调”。起...
2024-03-25 15:02:44
非遗 | 广西地方传统戏剧...
桂剧大约发端于明代中叶,明末清初昆腔流播到广西,后高腔和弋阳腔又相...
2024-03-23 15:09:03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非遗 | 河南省信阳市传统音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传统民歌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
非遗 | 浙江传统舞蹈《龙舞(...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距现代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长兴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