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贵州省册亨传统戏剧《布依戏》
阿标
2024-03-25 15:30:46
0

布依戏,贵州省册亨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布依戏在布依语中称“谷艺”,主要分布于贵州南部及西南部布依族聚居的册亨、安龙、兴义等县。它是受汉、壮、苗族戏曲的影响,用布依语演唱布依族乐曲,在八音坐弹、板凳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布依戏中有生、旦、丑及大王、大将等分工,各脚色的舞台调度都是三步或五步一转身,演唱过程中对面穿梭,形式活泼,风格质朴。

2006年5月20日,布依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Ⅳ-84。

历史渊源

1

布依戏,旧称“土戏”,布依语称“符艺”,1953年随着布依族名的确立,统称布依戏。《布依族简史》称:“在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1795年)册亨州内的秧坝,普安州(今兴义)的巴结,开始编演布依戏”。所谓编演,只不过是就祭祀词中的部分唱段稍作改动或补充,在酒宴中作消遣唱跳而已。但她却孕育了布依戏的锥形。据《兴义县志》记载:“明末清初,布依族传统祭祀多已不戴面具,‘老摩’跳神时的祭词中,已含有类似折子戏的本民族民间故事唱段。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后,王姓土司仍世袭其亭目之职,其宗支乇孝五等常召请族人参加传统祭祀活动,在‘老摩’的主持下,让部分族中子弟参加传统祭祀活动,至清嘉庆(1797年)时。王姓土司族子王金龙等,一面兴办私塾教育族中子弟,一面与族人就祭祀跳神中的唱段补充改编,加上情节人物,在节日酒宴中作消遣跳唱。”这是布依戏的萌芽时期。

布依戏的发展过程,也是布依戏从宗教中分化出来的过程。《兴义县志》载:“……从此,布依戏已具雏形,并从祭祀活动中分离出来,在巴结民问出现,同时促成王姓家族的族中戏,在王氏的后辈中代代相传。历经数代,逐渐分行当,配乐队,吸收部分祭祀乐曲来丰富曲牌。到清光绪初期(公元1875年),已具舞台演出形式。光绪29年(1903年),在族人王寿山等倡仪下,多人出资首次制作一批服装,在巴结老场南搭台演唱,并在南盘江两岸流动演出。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文化部门重视,活动频繁。“文化大革命”中,活动中断。1983年,巴结建民族文化站,重组布依戏队。

传承保护

2

传承价值

布依戏具有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戏曲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对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完善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传承现状

布依戏由于演员流失,各行当表演逐渐消亡,并且存在布依戏班社中成员缺乏较为专业的训练等,成为布依戏逐渐走向系统化、专业化,传播断层的巨大阻力。

传承人物

罗国宗,男,布依族,1926年生,贵州册亨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布依戏代表性传承人。 

黄朝宾,男,布依族,1926年生,2008年去世,贵州册亨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布依戏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措施

(一)、2006年~2007年:全面完成普查工作;继续做好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开设一期布依族“谷艺”(布依戏)演出技艺培训班;做好与教育局联合开办布依族“谷艺”(布依戏)演出技艺训练班工作;争取将布依族“谷艺”(布依戏)艺术列为乡土教材课本教学内容,举办第二期训练班。

(二)、2008年:1、建立8个布依族“谷艺”(布依戏)原生态保护区。2、建立《(布依族“谷艺”(布依戏)保护名录》。3、举办第三期训练班;4、公布7个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乃言乡布依戏队编导的布依戏深入边远山寨为群众演出片段。

(三)、2009年~2010年:1、通过博物馆继续做好宣传、教育、研究、传承工作。2、提高博物馆业务人员的素质。3、加大征集力度,丰富馆藏。4、继续举办传统技艺培训工作。5、完成布依族“谷艺”(布依戏)网站建设工作。6、编写《布依族“谷艺”(布依戏)志》、《布依族“谷艺”(布依戏)剧本辑》、《布依族“谷艺”(布依戏)曲谱辑》、《布依族“谷艺”(布依戏)乐器辑》。7、举办传统工艺制作培训班。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册亨县文化馆获得“布依戏”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布依戏”项目保护单位册亨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贵州省安顺传统戏...
安顺地戏流行于安顺、平坝、惠水等市县的戏曲剧种。据传,地戏源自明清...
2024-03-25 15:52:53
非遗 | 贵州省地区传统戏...
彝族撮泰吉(彝文译音,意为“变人戏”,又名“撮衬姐”、“撮寸几”、...
2024-03-25 15:33:44
非遗 | 贵州省册亨传统戏...
布依戏在布依语中称“谷艺”,主要分布于贵州南部及西南部布依族聚居的...
2024-03-25 15:30:46
非遗 | 贵州省黎平传统戏...
侗戏大约产生于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由黎平县腊洞村侗族歌师吴文彩始创...
2024-03-25 15:27:53
非遗 | 贵州省云南省传统...
花灯戏是广泛流行于中国各地的一种传统曲艺。其突出特征是手不离扇、帕...
2024-03-25 15:08:53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