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江苏省苏州市传统美术《桃花坞木版年画》
阿标
2024-03-26 15:08:22
0

桃花坞木版年画,苏州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桃花坞木版年画源于宋代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桃花坞木版年画通常以头大身宽的人物为主,色彩以红、黄、蓝、绿、紫、淡墨等色为基调进行组合,给人一种对比强烈鲜明、欢乐明快的视觉感受。

2006年5月20日,桃花坞木版年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为Ⅶ-3。

历史渊源

2

桃花坞木版年画源于宋代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年出产的年画达百万张以上。

太平天国末年,清兵围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生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以后一直萎靡不振。

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苏州市文联组织艺人恢复生产,后又成立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社,在整旧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1951年,为纪念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一百周年,苏州市文化部门还组织美术工作者创作了新稿《太平天国在苏州》等八幅桃花坞年画组画,由苏州市文联指导、王荣兴桃花坞年画作坊印制。

1955年,苏州市手工业联社成立了雕刻工艺社,刻版艺人叶金生和印刷艺人魏阿毛加入该社,后在画家顾仲华和徐绍青等人的协助下,先后刻印了《兰花》信笺、《新春牛图》《屈原》《仕女》和门画《巩固祖国国防、保卫世界和平》等年画。

1957年1月,雕刻工艺社撤销。在合作化高潮中,王荣兴、朱荣记、朱瑞记三家年画铺合并组成合作小组,印刷旧版年画销售;2月,江苏省博物馆在春节期间举办了“桃花坞木刻年画展”,并召开部分画家和桃花坞年画业内人士座谈会,对桃花坞年画的继承和发展提出了建议;5月9日,画家吴作人、华君武、丁聪建议对苏州桃花坞年画采取措施给予抢救。江苏省文化局又召开了专门会议,并研究了扶持和发展桃花坞年画的若干问题。

1958年,桃花坞木刻年画小组并入苏州文化美术工厂后,选印了旧版年画四十五种,按套销售。同时还创作了一批新年画:《丰收》《渔家乐》《大炼钢铁》和伟人、名人像等。此外,刻版艺人叶金生在画师徐绍青的指导下,花了两年时间复制了明代古版木刻插图《九歌图》和《水浒叶子》等。这些作品送往北京后,接受了郭沫若的评价,郭沫若亲笔为复刻的这两本古版插图题了笺头,同时为“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题了字。

1959年,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成立,创作设计人员有杨云清、凌虚、徐云,刻工有叶金生、许良甫、徐国良、许泉林,印工有魏阿毛、房志达、谭士林等五人。后来各工种又招收了一批学徒,至1963年年西社共有七十余人。

1959年至1963年, 先后创作了一批反映社会主义风貌的新年画,如《苏州新貌》《吉庆有余》《虎丘图》《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洪福齐天》《春牛图》《万寿无疆》等。

由于人们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桃花坞年画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市场。除了一些艺术家和爱好者慕名前来求购外,一殷市民无意问津,桃花坞年画再次陷入困境。2000年,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创作设计人员仅有三名,两人已到退休年龄,一人也已五十多岁,刻工、印工仅剩三人,年两几乎停产。

传承保护

1

传承价值

桃花坞木版年画是苏州人民精神信仰、文化心理和理想追求的象征。清代中期桃花坞木版年画“仿泰西笔法”现象,在中国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在中外美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物质的层面看,桃花坞木版年画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经千年沧桑而幸存的活标本,是一部有400多年历史的美术宝典。从精神层面看,它更是携带着多层次的文化信息,为世界艺术领域内不容忽视的重要的民俗艺术样式。20世纪80年代以后,桃花坞木版年画曾先后赴意大利、卢森堡、比利时、日本、美国、墨西哥、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展览,既扩大了桃花坞年画在中国国外的知名度,又促进了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增进了人民之间的友谊。

传承人物

房志达,男,1935年出生。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苏州市申报,项目名称:桃花坞木版年画。

王祖德,男,1941年2月出生。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苏州市申报,项目名称:桃花坞木版年画。

保护措施

2006年1月6日,苏州桃花坞年画博物馆在古城北部的朴园内挂牌成立;同年5月20日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进一步形成了苏州桃花坞年画的传承、研究及其传播的中心。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美术馆、苏州市文化馆、苏州市名人馆获得桃花坞木版年画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美术馆、苏州市文化馆、苏州市名人馆)获得“桃花坞木版年画”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江苏省无锡市传统...
无锡惠山泥人,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古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
2024-03-26 22:42:14
非遗 | 江苏省扬州市传统...
扬州玉雕,江苏省扬州市地方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
2024-03-26 19:58:39
非遗 | 江苏省苏州市传统...
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为江苏省苏州市民间传统美术。苏绣起...
2024-03-26 17:17:25
非遗 | 江苏省扬州市传统...
扬州剪纸,江苏省扬州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
2024-03-26 16:54:21
非遗 | 江苏省苏州市传统...
桃花坞木版年画,苏州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
2024-03-26 15:08:22
中国绘画艺术《桃花坞木版年...
桃花坞木版年画,苏州市民间传统美术,桃花坞木版年画源于宋代雕版印刷...
2024-03-16 12:41:07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