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山西省中阳县传统美术《中阳剪纸》
阿标
2024-03-26 16:40:49
0

山西省中阳县的民间剪纸艺术

中阳剪纸是山西省中阳县的一种民间剪纸艺术。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血肉相连,它以中阳当地民俗信仰、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神话传说为主要表现内容,其中既有以鱼、蛙、蛇、兔为主题的装饰纹样,也有配合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的民俗剪纸,还有以民间神话为题材的剪纸作品。中阳剪纸多以红纸剪成,体现着喜庆、热烈的民俗气氛,有时也根据风俗习惯,运用紫、黑、黄、绿、蓝等彩色纸剪制作品。

2006年5月20日,中阳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源流

1

据考证,中阳民间剪纸与汉代画有着密切关系。在1984-1985年间,中阳县文化馆在对金锣镇道棠村出土的汉墓考察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画像石,经专家鉴定后,基本确定为汉代画像石,在这些画像中有许多关于剪纸的图案,可以证明在汉代中阳就有类似的剪纸艺术。此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还在本县水玉村发现了大量的宋代服饰,这些服饰上的图案花纹与现代中阳民间剪纸艺人所剪的花纹是十分相似的,这显示出在宋代时期,中阳剪纸可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

唐宋以后,由于时局动荡,交通不便,偏僻闭塞,中阳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少,但同时也很少受到其它地域文化的影响与冲击,也使得秦汉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好的保留,这一古朴风格在当下的民间剪纸作品中还有完整的体现。

中阳县处于黄河流域,土地肥沃,人口集中。明、清以来,当地出现了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升平景象,佛教文化和戏曲艺术都曾盛行一时。加上当地商品经济的充分发育,市民阶层逐渐出现,这诸多因素孕育了当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当然,这一时期的民间剪纸也更多地接受了世俗市井文化的影响,注重了其趣味性和欣赏价值,剪纸技艺更加创新,体现出装饰的需要,其风格精巧、华丽,引人入胜,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剪纸技艺从上层开始走向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并开始在民众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四十年代在晋绥边区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给中阳民间剪纸注入了新的血液。这一时期,各种民间艺术推陈出新,民间剪纸更是展示出新的生机和风采,大家都在慢慢研究和创作新的剪纸,剪纸的种类和题材不断得到扩充,新品种不断开发。可以说,剪纸艺术在这一时期呈现出异常活跃繁荣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县委、县政府对中阳民间剪纸的重视与扶持,剪纸艺术的发展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剪纸已经不仅仅用来满足民众日常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已经走上产业发展的道路,开始作为一项文化产业创造经济效益,同时还发挥了自身的文化功能。1985 年,中阳县就成立了剪纸协会;1986 全国民间剪纸研究会(现场会)在中阳召开;1986 年中阳荣获文化部授予的“剪纸艺术之乡”称号;1992 年中阳县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2002 年,中阳民间剪纸被列入县文化重点保护项目,县委设立专项资金对其进行保护,并把剪纸窗花作为全县各小学的学生手工课予以传承。2007 年 9 月中阳县成功举办了首届中阳剪纸艺术节,使得中阳剪纸艺术更是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县委、县政府已经成立了中阳民间艺术展览馆,并且正在筹划成立中阳民俗剪纸博物馆,县文化局还成立了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对中阳剪纸进行很好的保护和开发。这些年来,中阳县共涌现出几十名老中青剪纸艺术家。其中有1人成为国家级传人,并成为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理事,有2人成为山西省民间剪纸艺术家协会顾问,有 8 人成为山西省民间剪纸艺术家协会会员。

这些艺术家的剪纸作品多次在全国及全省大赛中获奖,还有数千件作品被送到日、美、韩、德等十几个国家参与对外文化交流,受到外国友人的喜爱。原文化馆馆长、中阳十大剪纸艺人之一的武一生老人凭着自己对中阳民间剪纸的一腔热情,不仅主编了第一部全面反映中阳民间剪纸作品的《中阳民俗剪纸》一书,还成立了老年大学,专门请当地有名的剪纸艺人教授那些有志于中阳民间剪纸的青年人,对于中阳民间剪纸的继承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特别是近年,中阳民间剪纸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艺人们在国内外也享有越来越高的声誉。

传承保护

2

中阳剪纸的主要作者是中阳农村中的劳动妇女,剪纸是她们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她们审美情趣和聪明才智的集中表现。中阳剪纸富有浓郁的山野泥土气息和原始艺术质朴的美感,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劳动妇女的理想和追求。其技艺的传承关系一般是自发的,亦有以家族方式传承的。

主要传承人有王计汝、高宝香、刘玉莲、王中文、马翠莲等十几人,年龄已在60岁以上。这些老人一旦离去,中阳剪纸势将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最终走向消亡。所以应尽早采取措施,对之进行抢救。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山西省中阳县的王计汝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传承保护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中阳县文化馆获得“中阳剪纸”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山西省中阳县传统...
中阳剪纸是山西省中阳县的一种民间剪纸艺术。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血肉相...
2024-03-26 16:40:49
中国传统艺术《中阳剪纸》
中阳剪纸是山西省中阳县的一种民间剪纸艺术。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血肉相...
2024-03-14 22:39:42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非遗 | 河南省信阳市传统音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传统民歌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
非遗 | 浙江传统舞蹈《龙舞(...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距现代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长兴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
非遗 | 四川省布拖县传统音乐... 口弦音乐,流行于四川省布拖县、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的传统音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