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云南省临沧市传统手工《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
阿标
2024-03-27 21:32:06
0

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云南省临沧市、香格里拉县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元代,造纸术传入丽江。明代,大量的汉族工匠和艺人进入丽江而融入纳西族中,同时,西藏的造纸方法被带到了丽江。从元时传到丽江的汉人的造纸术即抄纸法在此后与西藏的浇纸法在丽江纳西族地区融合,形成了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

2006年5月20日,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Ⅷ-68。

历史渊源

1

云南省有着十分悠久的纸张使用和制造历史。据史料记载,纸传入云南的历史最迟可追溯到三国时代,但对云南手工造纸术的记载较晚。

元代,丽江地区已有造纸业,但未有对东巴纸的记录。

明代以后关于云南造纸的史籍记载较多,明代中叶傣族地区就已有造纸业,当时傣族称纸为“缅纸”。

清代时少数民族地区手工造纸得到发展,从四川、湖广等地来的工匠带来了造纸技术。清代有关云南造纸的记载最多,那时候云南省造纸业非常发达,手工纸成为了宫廷贡纸甚至还出口至越南等地,足见云南地区造纸技术的成熟。

传承保护

2

传承价值

傣族、纳西族东巴造纸工艺的活动纸帘较为特殊,晒纸过程明显受到浇纸法的影响,又有抄纸法的痕迹,是中国造纸术与印度次大陆造纸法兼容并蓄的结晶。

傣族、纳西族东巴造纸工艺为弘扬东巴文化作出了卓著贡献,从工艺史角度来看,它又是研究中国手工造纸的难得实例。

傣族、纳西族东巴造纸工艺是研究中国、东南亚乃至印巴次大陆古代传统造纸术发展活的样本,对复原中国早期的造纸技术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传承现状

纳西族造纸技艺有传子不传女的传统,一向以家庭作坊进行生产且不外传,故在现代商业社会的挤压下随时都有消亡的可能,急需抢救和保护。

纳西随着对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文化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该项传统民间技艺对我国造纸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因为受到现代机器制造业的冲击,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面临着十分窘迫的境地,必须加以保护。

传承人物

和志本,男,纳西族,1928年生,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人。2006年5月20日,和志本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云南省临沧市、香格里拉县申报。申报项目: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

玉勐嘎,2011年06月09日,玉勐嘎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云南省临沧市申报。申报项目: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

周小三,2012年12月,周小三入选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云南省临沧市申报。申报项目: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

保护措施

1992年5月,传承人和圣文在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的支持下,成立了东巴造纸定点作坊,制作专供研究所修补、复制东巴经的纸张,也得到了一定的收益。2000年,丽江玉龙雪山开发总公司把和圣文父子请到丽江开了一家作坊,主要做书画纸、对联纸等旅游产品,后来还开发了花草纸、彩色纸等产品。

2008年,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传承人和志本成立了白地东巴造纸合作社,并自筹资金兴建了纳西东巴文化传习馆,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东巴文化。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临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香格里拉市文化遗产管理所获得“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临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香格里拉市文化遗产管理所获得“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云南省临沧市传统...
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云南省临沧市、香格里拉县地方传统手工技艺...
2024-03-27 21:32:06
非遗 | 云南省陇川县传统...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乡传统手...
2024-03-27 16:34:09
非遗 | 贵州省云南省传统...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贵州省雷山县、云南省大关县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
2024-03-27 16:17:22
非遗 | 云南省大理市传统...
白族扎染技艺,云南省大理市地方传统纺织品染色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2024-03-27 14:23:28
非遗 | 云南省西双版纳传...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云南原始的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03-27 12:50:57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傣族、纳...
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云南省临沧市、香格里拉县地方传统手工技艺...
2024-03-20 14:42:05

热门资讯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
非遗 | 中国传统舞蹈《南丰傩... 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是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驱傩”,历经漫岁月,不断改革、创新,逐渐演变而成的传统民...
非遗 | 河南省信阳市传统音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传统民歌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
非遗 | 浙江传统舞蹈《龙舞(...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距现代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长兴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
非遗 | 湖北省秭归县民间文学... 屈原传说,湖北省秭归县地方民间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屈原传说经国务院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