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祭典,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传统民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成吉思汗陵是历史伟人成吉思汗英灵供奉之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原伊克昭盟伊)伊金霍洛旗霍洛苏木,这里具有独具一格的成吉思汗传统祭祀活动。蒙古族为了纪念自己杰出的领袖,在漠北高原建立了成吉思汗陵寝“八白室”(即八座可以移动的白色蒙古包)。达尔扈特是成吉思汗陵守灵部落,近八百年来世代祭祀成吉思汗,使成吉思汗祭典完全保留着13世纪以来蒙古帝王祭祀仪式的原貌,成为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民族文化遗产。
2006年5月20日,成吉思汗祭典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Ⅹ-34。
成吉思汗祭典是蒙古族传统祭祀习俗之一,始于窝阔台汗时期,成吉思汗祭奠祭词,基于原始萨满教的成吉思汗祭奠,具有诸多的祭文、祭词、祝词、祭歌等。这些祭词,以诗歌文体形成,并以口头文学形式代代相传。在1282年的时候,元朝皇帝忽必烈,钦定成吉思汗四时大典,规范祭祀程序,委派祭祀官臣,在原有的基础上,组织人员编写祭奠祭词,使成吉思汗祭奠祭词成为元朝宫廷文献。后来,在北元巴图孟克达延汗、博硕克图济农、额磷臣济农时期,分别对成吉思汗祭奠祭词进行校勘、修订。在清朝康熙、乾隆和光绪时期,曾4次分别对成吉思汗祭奠祭词进行了校勘和修订。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祭典便是沿袭古代的祭祀俗礼,已有多年的历史。
传承价值
成吉思汗祭典凝结着蒙古族人民的民族感情,是蒙古族文化绵延的见证,保护好这项活动对保持蒙古族文化的独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人物
王卫东,男,蒙古族,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项目名称:成吉思汗祭典,序号:04-1961,申报地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郭日扎布,男,蒙古族,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项目名称:成吉思汗祭典,序号:05-2981,申报地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保护措施
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成吉思汗陵管理委员会从稳定队伍、改善环境、培训人才、征集文物等多方面入手,加大了对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保护传承力度。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管理委员会(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园管理局)获得“成吉思汗祭典”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保护单位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管理委员会(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园管理局)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