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湖南省辰溪县传统音乐《茶山号子》
阿标
2024-03-30 21:29:32
0

茶山号子,湖南省辰溪县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元末明初,辰溪瑶民就懂得挖油茶山,养护油茶树,增加茶油产量,劳动时,鼓手在前方不远处敲鼓,挖山的人们在山脚下一字排开,伴随鼓声、号子声的节奏扬锄落地,久而久之,这种民间歌谣便被称为茶山号子。茶山号子的旋律具有高亢跌宕、激越悠扬、奔放婉转的特点。茶山号子的代表曲目包括《哇哇歌》《早晨来》《瑶家人民心向党》等。

2006年,茶山号子入选第一批湖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湖南省辰溪县申报的“茶山号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编号Ⅱ-89。

历史渊源

1

元末明初,辰溪瑶民就懂得挖油茶山,养护油茶树,增加茶油产量。每到冬季,瑶民在翻挖油茶山时便会喊唱,其目的是挖茶山时统一节奏,消除疲劳,提高劳动效率。劳动时,鼓手在前方不远处敲鼓,挖山的人们在山脚下一字排开,伴随鼓声、号子声的节奏扬锄落地,久而久之,这种民间歌谣便被称为茶山号子 。

1909年,当“茶山号子”已经无人能唱,舒黑娃从老一辈口述中吸取了经验,摸索和掌握了一套演唱“茶山号子”的方法。

1956年,湖南省辰溪县挖掘民间艺术时,茶山号子正式被邀请参加群众文化汇演。

基本特征

3

旋律唱词

茶山号子的旋律具有高亢跌宕、激越悠扬、奔放婉转的特点,其演唱技巧极难掌握。演唱者发音十分奇特,旋律进行一般在高音区,发出的声音连双唢呐也无法压倒,堪称一绝 [2]。

茶山号子的传统唱词基本为劳动人民所创造,因此比较自由和随意,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当地人民的性格、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基本上都在表达古代湘西地区底层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一方面,茶山号子的歌词具有很强的叙事性,一首曲目就是一个故事,或是与劳动有关,或是与生活有关,其风格也丰富多样,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深沉委婉,有的则高亢刚劲;另一方面,茶山号子也有大量与爱情有关的歌词,朴实而不失生动、奔放又不失委婉、热烈又不失阴柔,能够充分展现湘西年轻男女的爱情观、婚姻观,因为茶山号子全部由当地方言所演唱,而无论是当地民族语言还是汉语方言,都具有吐字快、发音干脆的特点,因此茶山号子的歌词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从歌词中看,一般都是先写一个具有爆破音特点的字,然后紧接着开始一句较长的歌词,之后迅速收起,再加入茶山号子传统的“哇哇”音,因此其歌词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较为随性洒脱。

茶山号子在词曲风格上有一个很独特的现象,那就是其充斥着大量的衬字,这些衬字不具有实际的意义,与歌词所表达的意思基本没有关系,但是这些衬字却能更好地衬托演唱者的情绪和曲目的表现力,因此,茶山号子的衬字所起的作用,基本可以归纳为“以衬应和”“以衬助兴”“以衬传情”这三类,茶山号子衬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长短不一,可长可短,可以根据歌词来进行修改,有的茶山号子只有基本的旋律而没有固定的歌词,因此衬字的作用就更加凸显,演唱者在用这些号子曲进行即兴创作时,会加入大量的衬字,一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情绪,二是可以利用演唱衬字的时间进行歌词上的创作和思考。

曲调音阶

结合茶山号子的声音艺术看,其歌曲格式中大多为羽调式,从旋律上看,其主要属于五声性音阶,通常是骨干音,很少有偏音。就其旋律音调看,主要为三音和四音,其演唱旋律中,装饰音较多,十分自由的节拍,也使得该艺术的音域表达极为多样,其整体音区很高,旋律上还带有一定的微升,在整个茶山号子艺术中,其音乐特点受具体劳动限制,因此,整个音乐艺术的表达形式上也较为俭朴,音乐材料也相对单一,因此,在茶山号子艺术的音乐素材应用时,往往会以规律化的方式来重复和应用。

在音域上,茶山号子多为十度左右,但是其音区却很高,偶尔还会有微升音的现象,可以说,受制于劳动的制约,茶山号子的旋律较为质朴而具有规律性。

唱法技巧

茶山号子具体的发声方法较为奇特,音区上也相对较高,整个高音中往往存在较长时间的拖腔方法,同时整个拖腔表达过程中,也会产生灵活性、轻巧性特征,同时也发出“哇—哇——哇”的持续声音。

在茶山号子艺术表演过程中,高腔唱法、断腔唱法等等是其中主要唱法,该艺术的基本演唱技巧就是高腔唱法,正是茶山号子所形成的山地环境,使得在具体的劳作过程中,如果想要实现理想的交流与传递,就需要通过“喊”的演唱方式来进行具体的交流与传递,茶山号子其中的断腔唱法,也主要指的是在整个演唱过程中,使用“颤音”和“顿音”的演唱方法,其掌握难度较大,而其哇哇声的演唱与表达,乃至具体的轻巧发音形式都将该艺术的生活特色充分展现,在茶山号子艺术演唱过程中,其还广泛使用了甩腔的演唱方法,从演唱开始,乃在具体结尾部分,都有甩腔的具体应用和表达。

茶山号子在采用滑音和甩腔这两种技艺时多在起句或者是在演唱高音之前,茶山号子的演唱者在表演时,会先把气提起,随后很快将声带放开,以此来更好地进行滑音演唱。

音乐节奏

就茶山号子艺术的具体音乐节奏看,正是因为该艺术来自于大众日常生活之中,所以该艺术的音乐节奏往往与大众自身的劳动节奏之间有着实质性关联,对于茶山号子艺术的节奏特点来说,其受劳动方式节奏影响较大。

传承保护

2

传承价值

茶山号子生动记载了辰溪境内瑶民的生产与生活状况,经过数百年的流传,逐渐成为当地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瑶民挖茶山时唱起这种劳动号子,能起到统一劳动节奏、鼓舞劳动热情的作用 [2]。

传承状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传统劳动方式的改变,茶山号子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独特的民歌艺术形式后继无人,濒临失传。

传承人物

米庆松,男,瑶族,2018年成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

向行钢,男,瑶族,1969年9月14日出生,辰溪县苏木溪瑶族乡苏木溪村二组人,农民,2007年,辰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确定向行钢为“茶山号子”项目传承谱系人选。

保护措施

2018年3月,在罗子山瑶族乡党委、乡政府的重视下,米庆松成立了茶山号子培训学校,并且每年在罗子山瑶族乡文化楼举办“茶山号子”演唱艺术培训班2至4期,组织师弟向行钢及当地老艺人一起授课。

2019年,辰溪县专门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每位茶山号子民间艺人建立个人艺术档案,搭建一对一传承机制,每位民间艺人每年带一名徒弟,视其徒弟的歌唱技艺,每年给予一定的补贴。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辰溪县文化馆获得“茶山号子”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茶山号子”项目保护单位辰溪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湖南省龙山县传统...
土家族咚咚喹,湖南省龙山县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
2024-03-31 21:23:31
非遗 | 湖南省隆回县传统...
瑶族民歌(花瑶呜哇山歌),湖南省隆回县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2024-03-31 16:54:55
非遗 | 湖南省传统音乐《...
苗族民歌根据其内容可分为游方歌(情歌)、酒歌、苦歌、反歌、丧歌、劳...
2024-03-31 16:51:20
非遗 | 湖南省吉首市传统...
湘西苗族民歌是苗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西苗族民歌流传在湖南省湘西...
2024-03-31 16:47:30
非遗 | 湖南省保靖县传统...
酉水船工号子,指酉水河段船工的劳动时号子,在酉水上下游之间的湖南省...
2024-03-31 11:20:07
非遗 | 湖南省娄底市传统...
新化山歌,湖南省娄底市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
2024-03-30 22:19:39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非遗 | 河南省信阳市传统音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传统民歌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
非遗 | 浙江传统舞蹈《龙舞(...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距现代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长兴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