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山东省郯城县传统音乐《鲁南五大调》
阿标
2024-03-31 13:11:42
0

鲁南五大调又称郯马调、郯马五大调,是以活跃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以郯城镇、马头镇为中心,余韵遍及整个鲁东南地区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鲁南五大调因郯城马头镇是当地重要的商埠旱码头,沿运河通往江淮。在古代时船夫、商人通过经商交流把江淮一带的民间艺术传入郯城码头及鲁南沿线。由于五大调流行于郯城码头一带,又被称为【郯马调 】,五大调中【淮调】主要流传于郯城县马头镇,也名【马头调】。五大调包括《淮调》《大调》《玲玲调》《满江红》和《大寄生草》等五个曲牌。保存下来的共有130首。从音乐结构看,它主要包括“夹曲体”和“主曲体”两类,演唱形式则分坐唱和群唱两种。鲁南五大调旋律委婉轻柔、节奏徐缓平实、词句典雅大方。

2008年,鲁南五大调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Ⅱ-103。

历史渊源

2

鲁南五大调这一传统民间音乐历史悠久,其中有些曲牌如满江红、淮调、大寄生草等远在13-17世纪(元明两代)就有了,但关于其来源,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在明朝时从云南、贵州等地传来的,又有人说是在17—19世纪(明清时期)从江苏的扬州、灌县一带传入的。从其题材、曲调、演唱形式分析,它和清代流行于扬州一带的扬州清曲十分相似。因此,有专家认为五大调从江苏一带传入的可能性较大。

据考证,鲁南五大调传入郯城的主要途径是水路交通和商贸活动。郯城县马头镇坐落在沂河岸边,17—19世纪(明清时期)是一个商业重镇,商贾众多,店铺林立,与江浙一带的商贸联系十分密切。据专家推断,是众多的客商把苏浙一代的传统民歌带到了马头镇,并与当地风俗文化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鲁南五大调。鲁南五大调一经传入便受到大批青年的追捧,他们纷纷学唱、演唱鲁南五大调,并自发成立了玩友社、乐合班、同乐会等班社;当地的商家和士绅也很喜欢五大调,他们认为五大调比较高雅,有堂会、各种庆典的时候也请鲁南五大调艺人去演出;当地的一些文人学士更是对五大调十分关注,好多人为五大调填上了新的歌词,这些歌词内容反映了当地的风俗民情、老百姓的生活和当时的社会现实。就这样,鲁南五大调在马头镇一带得以发展,兴盛起来。

基本特征

1

表现形式

鲁南五大调的演唱形式有坐唱和群唱两种。坐唱流行于郯城等地,演唱者一人或二人,伴奏以三弦为主,其他乐器如二胡、柳琴等可有可无、可增可减,演唱与伴奏者围桌而坐,其演唱形式类似一般曲艺。群唱时数人至十数人不等,大家围拢一起或横排为两行,部分演唱者手持乐器,边演唱边伴奏,有的吹,有的拉,有的弹,有的打。鲁南五大调的伴奏乐器主要有笛子、箫、笙、四胡、三弦、琵琶、月琴等。有时兴起还会敲起酒盅、碟子、碗等,不仅声音清脆动听,而且姿式优美、形式活泼、别具一格,颇有茶余饭后自娱自乐的意思,参加演唱的多是渔民和农民。鲁南五大调的题材内容较广泛,有反映一般社会生活的,有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但最突出的还是表现生离别怨、思郎盼夫的,它的歌词典雅秀丽、刻画细腻、辞藻考究。

鲁南五大调多由一人演唱,以民间管弦乐器和瓷碟、瓷碗、竹筷等打击出节拍伴奏。从音乐结构看,它主要包括“夹曲体”和“主曲体”两类,演唱形式则分坐唱和群唱两种。鲁南五大调旋律委婉轻柔、节奏徐缓平实、词句典雅大方。

传唱内容

鲁南五大调的曲目从多个方面、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风俗民情、人文景致、历史故事等。五大调的唱词有民间传说【满江红】《水斗》,讲述《白蛇传》的情节:有历史故事【淮调】《华容道》,描述《三国》英雄;有文学小说【玲玲调】《大观园》《遇多情》,讲述《红楼梦》《杜十娘》中的场景等等。但五大调中有多部分内容是讲述爱恨情愁、盼郎思夫方面,如《减芳容》《一匹绸》等。唱词在编排方面,每句词尾大都押韵,由一到十的数字嵌入,如《天各一方》等;还有按一年四季、月份嵌入。并且段段部不离花名的修辞加以衬托,如《四盼》等。

代表作品

传唱于日照市东港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满江红】为鲁南五大调之首,有“细曲”、“雅歌”之称。其主曲由六个部分和尾声组成,悠缓抒情,典丽古雅;夹曲轻快活泼、节奏多变、情感表达淋漓尽致。【满江红】多在渔民出海归来后的宴席上即兴欢歌,演唱形式十分独特。东港地区耍旱船时也多唱【满江红】,故它又有“旱船调”之称。【满江红】主要采用洞箫、二胡、三弦、钱琴等乐器伴奏,代表作品有《四盼》等。

传承保护

3

传承价值

鲁南五大调既带有南方曲调的细腻委婉又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山东本土独特的风格,这使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鲁南五大调蕴涵着大量元曲音乐、文学及山东东半部古代经济发展和商贸活动的信息,是地方历史文化和传统戏曲、音乐发展史研究不可多得的重要材料。

传承状况

鲁南五大调最多时有190多首曲目,这些曲目每一首都不相同,还有很多曲目有待挖掘、整理。另外,传承队伍建设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例如马头镇原有许多职业和业余的演唱团体,演唱和伴奏骨干达200多人,能唱五大调的爱好者比比皆是。但到21世纪初还健在的只有8人,其中最小的65岁,最大的已80多岁了。年轻人连什么是鲁南五大调都不知道了,鲁南五大调已陷入后继无人的境地。

传承人物

国家级:贺娟林

省级:柏文泰

市级:杨新儒,徐振清,张玲

保护措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山东省有关部门曾多次派专家到郯城镇、马头镇搜集整理鲁南五大调。保存下来的鲁南五大调共有180首,已整理出版的作品有《耕读渔樵》、《遇多情》、《大观园》等。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日照市东港区文化馆、郯城县文化馆获得“鲁五大调南”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鲁南五大调”项目保护单位郯城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鲁南五大调项目原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日照市东港区文化活动与文物保护中心(日照市东港区图书馆、日照市东港区文化馆、日照市东港区博物馆)。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山东省东阿县传统...
梵呗,源鱼山,(ē)阿音缘东(ē)阿”。 [13]梵呗始创鱼山,又...
2024-03-31 22:39:25
非遗 | 山东省菏泽市传统...
古筝艺术(山东古筝乐),流传于山东省菏泽市与聊城市的传统音乐,是国...
2024-03-31 18:16:48
非遗 | 山东省郯城县传统...
鲁南五大调又称郯马调、郯马五大调,是以活跃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以郯...
2024-03-31 13:11:42
非遗 | 山东省长岛县传统...
长岛渔号是一种山东省的传统民歌。起源于长岛县渔业区的砣矶岛,距今己...
2024-03-31 11:09:04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非遗 | 河南省信阳市传统音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传统民歌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
非遗 | 浙江传统舞蹈《龙舞(...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距现代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长兴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