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书旧称"太保书",是在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艺之一,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与地方特点。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神娱民。代表剧目有《网船过渡》《九更天》《高桥八美图》《双珠球》等。
锣鼓书演出形式是演员自击锣鼓,唱表说书。早期都是单人坐演,后逐渐改为双人或多人站立说唱乃至表演唱。伴奏乐器亦逐渐增加,配有琵琶、扬琴等丝弦小乐队,而常用的主要演出形式为单人说唱配乐队。
锣鼓书演奏方式由一根高绳上挂大锣、小锣。低绳起稳定大锣、小锣的作用,使锣不至于受到敲击后旋转。"坐上首"人面前桌面上放一镲一钹。右腿膝盖上绑扎碎板。左脚前掌踩一个略高于地面的绳套,绳的上端系在固定于桌面上"拨鱼"的带轴敲击锤的尾端。
锣鼓书主要流行于上海郊东、西乡以及浙江嘉兴平湖一带。2006年5月20日,上海市南汇区申报的"锣鼓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22。
上一篇:蜀绣——四大名绣,于清末成名!
下一篇:非物质遗文化:侗族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