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花炮制作技艺,是湖南省浏阳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湖南浏阳花炮制作历史悠久。据载,其始于唐,盛于宋,清代康熙年间,生产已具相当规模,至清代光绪年间,它已销往中国香港、澳门、南洋诸国,成为名牌产品。
2006年5月20日,浏阳花炮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浏阳烟花的发展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发明阶段、分散阶段、集中阶段、整改阶段、提升阶段”。
发明阶段(隋末唐初—1127)
花炮起源的最初动因,是为了驱邪逐鬼。1300多年前,浏阳大瑶人李改于621年农历9月18日发明了鞭炮。据《中国实业志》记载,鞭炮“始于唐,盛于宋,发源于浏阳”。
分散阶段(1127—1949)
南宋(1127—1279)时正式出现烟花,并有了一挂一挂的鞭炮。明朝后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私人作坊比较盛行,浏阳花炮有了较快发展。清嘉庆初年,浏阳花炮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清同治年间,浏阳花炮形成大行业。从此,浏阳花炮不断发展,“制造益精,声誉远播”。从清光绪年间至民国初年,浏阳花炮成为湖南的名特产品。
集中阶段(1949—1996)
解放后,浏阳花炮产业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创建花炮厂,实现了从分散到较为集中的工厂转变,产品也由单一的鞭炮类向烟花鞭炮两大类并举。浏阳花炮开始走出国门,响遍全球。到1985年,浏阳花炮出口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整改阶段(1997—2003)
产权置换(1997-1998,称为花炮一次革命),1997年开始全面推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行资产置换,在全行业大力发展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工厂化改造(1998—2003,称为花炮二次革命):从1998年开始,浏阳开始了现代化、标准化工厂改造。
提升阶段(2004年始)
集团化、规模化运作,从2003年金生烟花集团成立以来,2004年先后有东信、光远飞鹰、福祥、文华山、万乐、吉腾、河口等7家花炮集团成立。2005年,达浒艺术焰火燃放集团和官渡烟花集团成立,形成十大集团。为浏阳花炮集团化、规模化运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推进花炮“三大革命”(环保、工艺、材料革命),2005年11月9日,市委、市政府在浏阳城区欧阳子情大剧院召开“推进花炮‘三大革命’,加快机械化改造工作大会”(又称浏阳花炮第三次革命)。
(资料综合百度百科、中新网)
下一篇:中国传统非遗文化《衡水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