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非遗文化《景颇族目瑙纵歌》
阿标
2024-03-13 17:22:58
0

1

景颇族目瑙纵歌,流行于云南省景颇族聚居区的传统民族节日。目瑙纵歌又称“总戈”,意为“欢聚歌舞”。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数万人踩着同一个鼓点起舞,规模宏大、震撼力很强,是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族狂欢节,有“天堂之舞”,“万人狂欢舞”的美称。 “目瑙”是景颇语,“纵歌”是载瓦语的直译,意思是大家一起来跳舞。在德宏州景颇族聚居地,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就是目瑙纵歌节,村村寨寨都要举办目瑙纵歌。

2006年5月20日,景颇族目瑙纵歌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2

在景颇族的民间传说中,目瑙纵歌的产生,与人类起源一样古老。相传在远古时代,目瑙纵歌是太阳王宫里的舞蹈,人类都不会跳,只有太阳王的子女才会跳。太阳王占瓦能桑派遣使者毕作锐汤即目代,邀约地上的生灵参加太阳王宫占幸本噶里举行的目瑙纵歌—占目瑙,地球上便派遣所有飞鸟邀约赴会,群鸟与太阳宫的众神一起欢跳了隆重的占目瑙,并把这种舞蹈传授给人类。 

在景颇族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原始类型的宗教祭祀一直贯穿,其中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景颇族的宗教祭祀活动也由繁化简原始的日瑙纵歌只有达官贵族才能举行,而且日瑙纵歌的举行过程极其复杂,活动所需时间也比较长,就单单从祭祀活动来讲,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往往能达到几天几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日瑙纵歌这种带有封建色彩的活动就演变成了文化娱乐活动,祭祀的仪式也被简化。念诵祭词取代了唱史诗,减少了牲畜祭祀的方法,去掉了一些繁琐的祭祀流程,这些做法同时也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1950年以前,目瑙纵歌是景颇族区域内较大的祭祀活动,是为祭祀最大的天鬼——“木代”而举行的隆重仪式。1950年以后,目瑙纵歌节成了广交朋友,增进友谊,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加强民族团结的盛会。

主要活动

3

节日持续举办四天,第一天是“起摆”,节日相关负责人将对“正摆”两天的顺利进行做最后的检查和核实,比如场地的气氛布置,宾客的招待礼品,乐器设备的检查,等等;一些小商贩们便在自己所划分得的区域内,对提前好几天就搭建好了的棚子做最后的修缮,然后开始为他们明天的忙碌生意提前做相关的准备。

第二天和第三天是“正摆”,也是目瑙纵歌节最热闹的两天。第二天的早上便举行开幕式,由祭司来完成的剽牛仪式结束,礼花炮和汽炮响起便预示着节日正式开始。跳“目瑙纵歌舞”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吸引人的仪式,伴随着鼓声、锣声和节日特播的各种景颇歌曲在舞场中响起,提早就排好队的人们便尾随着排成两列纵队的四个身穿龙袍、头戴孔雀翎的长者“瑙双”一起进入舞场,四位“瑙双”祭拜了“目瑙示栋”(绘有目瑙舞蹈路线的图谱,也叫景颇族的迁徙路线图)后便和大队伍分开单独跳,大队伍由排成两列纵队的八男八女的“瑙巴”带领着跳,形成一个巨大的圆形。数万人踩着同一个鼓点起舞,沿着祖先迁徙的路线图跳,时而穿插,时而环绕,进退有序,队形随着鼓点的变化而变化,毫不紊乱,规模宏大、震撼力极强,是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族狂欢节。跳舞时着盛装的男女也分成两列纵队,男子手中银光闪闪的长刀上下舞动,女子手中轻盈的扇子或手绢随风飞扬,还有女子衣服上、男子筒帕上银泡耀眼夺目铮铮作响,为节日增添了不少气氛。舞者完全沉浸在一种陶醉和忘情中,忘却了烈日当空,人员拥挤,口中情不白禁地唱出“哦……然、哦然、哦然……”的欢呼声,场面蔚为壮观。晚上还有来自各辖区和乡镇的景颇代表队们展示自编白导的民族节目,种类主要有唱歌、跳舞、小品等,他们都来为节日助兴。

第四天是“落摆”,主要举行景颇族民间流传下来的各种竞技比赛,比如爬滑竿、扭竹棒、织锦比赛等。

(资料综合百度百科、中新网)

相关内容

非遗 | 云南省陇川县传统...
景颇族目瑙纵歌,流行于云南省景颇族聚居区的传统民族节日,国家级非物...
2024-03-28 15:34:01
非遗 | 藏族宗教民族节日...
“雪顿”意为酸奶宴。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吃”...
2024-03-20 23:33:24
民族传统节日非遗《景颇族目...
景颇族目瑙纵歌,流行于云南省景颇族聚居区的传统民族节日,国家级非物...
2024-03-20 20:28:46
中国传统非遗文化《雪顿节》
雪顿节是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藏族人民的民族节日, ...
2024-03-13 20:11:22
中国传统非遗文化《景颇族目...
景颇族目瑙纵歌,流行于云南省景颇族聚居区的传统民族节日。目瑙纵歌又...
2024-03-13 17:22:58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非遗 | 河南省信阳市传统音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传统民歌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
非遗 | 浙江传统舞蹈《龙舞(...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距现代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长兴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