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帕麻和遮咪麻,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遮帕麻和遮咪麻讲述了阿昌族始祖遮帕麻和遮咪麻造天织地、创造人类,补天治水、智斗邪魔腊訇和重整天地的故事。史诗情节生动感人,性格鲜明,语言朴素清新。
2006年5月20日,遮帕麻和遮咪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产生于阿昌族早期,乃阿昌族先民为了感谢遮帕麻和遮咪麻的创世之恩,补天缝地、降魔降妖等多次挽救人类的大恩大德而产生的一种民间文学。
阿昌族的长篇诗体创世神话《遮帕麻和遮咪麻》主要流传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阿昌族人民群众当中,以唱诗和口头白话两种形式流传到今天。
另外,阿昌族的人口总共有三万多人,大部分都是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九保、曩宋和陇川县户撒三个阿昌族乡。在阿昌族宗教和民俗活动当中,都要念诵全部的《遮帕麻和遮眯麻》。普通百姓在修建房屋、迎候亲戚、娶亲迎候媒人的时候,都要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最开始的唱词是盘家谱,首先唱颂阿昌族的始祖遮帕麻和遮咪麻创造了人类,从而让族人之问可以联姻并不断地繁衍传承。
传承意义
《遮帕麻和遮咪麻》作为一部详细叙述创世的长诗,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从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状况。故事中所描述的盐婆神话是中国古代西南民族游牧文化的一块“活化石”。《遮帕麻和遮咪麻》也被视为是阿昌族文化发展的一座丰碑,同时,阿昌族还将其称为是“我们民族的歌”。
保护措施
自1979年来,对阿昌族民间文学的整理就已开始,云南人民出版社于1983年1月正式出版《遮帕麻和遮咪麻》单行本(全诗40000字,1080行)。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梁河县文化馆获得遮帕麻和遮咪麻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梁河县文化馆继续获得遮帕麻和遮咪麻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下一篇:中国传统非遗文化《牡帕密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