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传说,是中国流传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董永传说,最早载于西汉刘向的《孝子传》。相传董永卖身葬父,孝行感天,七仙女下凡与之婚配;七仙女一夜织成十匹锦缎,将董永三年工期改为百日;天上玉帝查出七仙女私下凡尘,降旨七仙女午时三刻返回天庭,夫妻就此诀别,一年后七仙女送子下凡……两千年来,“董永与七仙女”故事传说的原生结构虽无改变,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甚至思想内涵都在不断地丰富和创新。
董永传说最早载于西汉刘向的《孝子传》。此后三国曹植的《灵芝篇》和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也都有相关记载。干宝的记载因主题突出(行孝)、情节完整(“鹿车载父”、“卖身葬父”与天女适嫁“助君偿债”)而在中国农村地区广泛流传,成为两千多年来故事嬗变和文学移植的母本,对后世影响深远。
董永传说在两千多年的漫长流传过程中,不断与各地的民众生活相结合。由于民众情感的渗透和口碑的附会,产生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传说,留下相沿而成的风俗及与董永身世有关的文物、碑碣、村落、地名等遗迹。山西省万荣县、江苏省东台市、河南省武陟县、湖北省孝感市等地不仅有与董永相关的遗迹,而且地方志中也多有记载,都称董永是当地人,如山东博兴有董家庄、董永墓;山西万荣小淮村有“董永故里”的匾额,民间还织造“合婚布”;河南省武陟县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和十一月初十均举行盛大的祭拜孝子的庙会活动;江苏省东台市有董家舍,南宋《方舆胜览》即记载这里为“孝子董永故居”等。多地流传、不断附会的“滚雪球”现象是传说故事常有的特点。
传承价值
董永传说在两千多年的漫长流传过程中,不断与各地的民众生活相结合。由于民众情感的渗透和口碑的附会,产生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传说,留下相沿而成的风俗及与董永身世有关的文物、碑碣、村落、地名等遗迹。董永传说蕴含的历史、文学资料对研究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特别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一定的价值。董永传说的教化功能对当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万荣县文化馆、东台市文化馆、武陟县董永文化服务中心、孝感市群众艺术馆(孝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博兴县文化馆、常州市金坛区文化馆、丹阳市文化馆获得“董永传说”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董永传说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上一篇:中国传统非遗文化《孟姜女传说》
下一篇:中国传统非遗文化《西施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