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瑶族传统节日《盘王节》
阿标
2024-03-20 20:47:07
0

1

瑶族盘王节,流行于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等省(区)瑶族人民居住地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瑶族盘王节源自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歌会,每逢这天,瑶民便汇聚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并逐渐发展为盘王节,现代的盘王节已逐步发展为庆祝丰收的联谊会,青年男女则借此机会以歌道情,寻觅佳偶。

2006年5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广东省韶关市申报的瑶族盘王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4

有关瑶族地区过盘王节的古老风俗,早在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唐代刘禹锡的《蛮子歌》、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等典籍中就有记载, 据汉代初年的《搜神记》记载:瑶族先民“用掺扎血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繇 。”唐代诗人刘禹锡被贬官到连州 ( 即今广东连山瑶族自治县)时,所作《蛮子歌》中写到瑶族 “时节祀祭盘瓠。” 《岭外代答》中说:“瑶人每岁十月,举峒祭都贝大王于庙前,会男女之无实家者,男女各群联袂而舞,谓之‘踏瑶’。”“踏摇”即是“跳盘王”,瑶族盘王节即是由“跳盘王”发展而来的,“跳”即舞之意,跳盘王是指人们载茂舞以谢盘王的恩德,并祈盘王保佑子孙平安。

1984年8月,全国瑶族代表座谈会在广西南宁召开,确定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为瑶族的统一节日“盘王节”。

1988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在考察南岭地区时提出关于建立南岭瑶族地区经济开发区的构想。

1992年,第一届南岭瑶族盘王节在广西贺县(今贺州八步区)召开,到第八届更名为中国盘王节。

主要活动

2

瑶族盘王节有固定的程序,首先就是敬奉盘王。过节时要设置祭坛,悬挂诸神像,正中最大的一张就是盘王像,左右是真武、功曹、田公、地母等的神像。祭祀开始,鸣火枪三响,接着鞭炮齐鸣。在鞭炮声中,族老寨老在神像前供奉猪头、糯米粑、鸡肉、酒等祭品,人们面对神像,低头默祷,表示敬仰、怀念。

祭毕,众人唱盘王歌,跳盘王舞。《盘王歌》是在会歌堂中形成的史诗,亦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瑶族诗歌总集。《盘王歌》抄本有二十四路、三十二段和三十六段三种,每种的诗句都在三千多行以上,唱一部《盘王歌》,须七天七夜方能唱完。有讲述日月星辰万物起源的《盘王图歌》;讲述洪水滔天,伏羲兄妹造人民的《伏羲小娘》;有赞美瑶族居住过的地方的《桃源洞歌》;反映瑶族狩猎生活的《放猎狗》;记述瑶族古老狩猎方法的《立横枪》;反映农事的《雷公歌》;歌颂能工巧匠的《鲁班唱》;有互相盘问的《何物歌》;以及将一些常见事务错乱编排,引人发笑的《滑稽歌》;还有歌唱爱情的情歌,如《歌春》《歌花》《歌果》,以及反映妇女苦情的《二娘歌》等,总计不下几十种,而且《盘王歌》里不仅有歌,还有曲,《盘王歌》计有七支曲子,即黄条沙曲,三逢曲、万段曲、何叶悲曲、南花子曲、飞江南区和梅花曲,总称“七任曲”。

“盘王舞”以鼓锣伴奏,舞步动作忽而上跳,忽而下蹲,忽而左转,忽而右旋,动作健美、威武,再现了瑶族先民耕种狩猎、出征杀敌的一幅幅模拟画面,时而有男女伴唱。盘王节除祭盘王、唱盘王、跳盘王外,有的地方还跳花棍、放花炮、唱情歌。

除了唱盘王歌,跳盘王舞之外,有一种长鼓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黄泥鼓。鼓有多种类型,但瑶族使用的用黄泥制成的鼓,很有独特之处。黄泥鼓属于长鼓中的一种,是居住在大瑶山上的坳瑶(瑶族的一个支系)人制作的乐器,坳瑶称它为“尼网雍”,即用黄泥浆水糊于鼓面定准鼓音而得此名。由于鼓面湿润,增加了厚度,敲打时发出”空——央、空——央”的特别洪亮的双连呜音,非常动听,而且可遥传数百里之外。每逢盛大的传统节日“跳盘王”时,方可击此鼓,平常是不能敲击它的。黄泥鼓用木质软韧且轻便的泡桐木镂空两头制成,有公鼓和母鼓之分。公鼓腰长,约有三尺二寸,直径四寸,鼓两端呈喇叭形状:母鼓腰短,约长三尺,直径六寸。鼓面都用山羊皮蒙面,两端系上八条棕绳对拉紧,中间再用竹片旋绞绳索,使鼓面绷紧。黄泥鼓舞有着非常独特的韵致,跳时一只母鼓需相配四只公鼓组成舞群。表演者把母鼓斜背在胸前,用双手拍击公鼓则竖着用右手拿住,左手敲打。整个舞姿变化多端,雄健,洒脱。母鼓是指挥,掌握着整个舞蹈的节奏,公鼓须合着母鼓的鼓点来敲打,因此,母鼓的鼓手常用寨老来担任。母鼓悠然自得,柔中有刚,公鼓则动作矫健有力、热情奔放。青年男女绕转着公鼓和歌队把母鼓紧紧围住其中,犹如群星拱月,而母鼓又不时和公鼓对应敲打,使得整个舞蹈富有韵味而活泼潇洒。只见那些头缠红巾、上插羽毛、身穿齐领对襟衫、腰挂长鼓、脚踏环子的瑶族小伙子们一步一转身,拍打着长鼓.随着“咚吧——咚吧”之声此起彼伏,鼓手们时而弯腰行进,时而击鼓跳跃。同时,几位盛装的姑娘,在一位歌师的领舞下,手拿花巾翩翩起舞,穿插舞中,唱着优美的黄泥鼓歌。

在跳盘王的过程中,青年男女常常间插对歌,未婚的可以通过对歌物色对象,双方情投意合,即互赠信物,以定终身,老年人则利用这个机会交流生产经验,互相预祝来年丰收。

盘王节可以一家一户进行,也可以联户或者同宗同族人集聚进行,但不管以哪种形式举办,都要杀牲祭祀,设宴款待亲友,节日一般为3天两夜,也有的长达7天7夜的。盘王节仪式由4名正师公主持,各司其职,即还愿师、祭兵师、赏兵师、五谷师,每人1名助手,共8人,此外还有4名歌娘歌师、6名童男童女、1名长鼓艺人和唢呐乐队参与盘王节。

传承保护

3

传承价值

“盘王节”表现了瑶族人民对祖先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盘王节作为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大众节庆活动,集瑶族传统文化之大成,是一种增强民族向心力、维系民族团结的人文盛典。

传承人物

盘良安,男,瑶族,1936年生,广东乳源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族盘王节代表性传承人。

赵有福,男,瑶族,1946年8月出生,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族盘王节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贺州市群众艺术馆、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馆(乳源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瑶族盘王节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保护单位贺州市群众艺术馆、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馆(乳源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评估合格。 [17]瑶族盘王节项目原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乳源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相关内容

浓郁父爱:50款父亲最喜欢...
父亲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努力工作、肩负无数责任,无论是为...
2024-06-15 19:45:04
非遗 | 贵州省黔南苗族传...
“水书”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水族先民创制的的雏形文字。水书习俗是水书...
2024-03-29 13:01:46
非遗 | 湖南省江永县传统...
女书习俗,湖南省江永县传统习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
2024-03-29 12:56:43
非遗 | 中国农业博物馆传...
经历史发展,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
2024-03-29 12:56:12
非遗 | 广西壮族传统节日...
瑶族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曾有“ “过山瑶”、“红头...
2024-03-29 12:51:17
非遗 | 宁夏回族自治区传...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白色的圆帽。回族妇女常戴盖...
2024-03-29 12:44:17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非遗 | 河南省信阳市传统音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传统民歌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
非遗 | 浙江传统舞蹈《龙舞(...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距现代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长兴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