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仙女节,流行于流传于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地区的民族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怒族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怒族仙女节的起源,一种说法是源于原始崇拜,另一说法是怒族早期母系氏族尊崇女性的一种遗俗。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延续三天。节庆活动包括祭祀仙女洞并迎接圣水、歌舞求福、体育竞技三大类别。
2006年5月20日,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申报的怒族仙女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Ⅹ-24。
怒族仙女节的起源,要从远古时候的怒族祖先崇拜的一位仙女说起。相传,这位仙女是一位名叫阿茸的美丽姑娘,人们都称她为仙女,并十分崇拜她。
后来,恶毒的头人想要霸占阿茸。阿茸只好藏到高黎贡深山里的山洞里。头人追到山洞口,要求阿茸出来嫁给他,阿茸没有答应。于是,头人就在农历三月十五日这一天,放火将阿茸姑娘烧死在山洞里。
时值阳春三月,怒江两岸鲜花怒放,怒族同胞为了纪念阿茸这位聪明坚强的姑娘,便将这一天定为鲜花节,每年的这一天都会拜祭她,后来还渐形成仙女节的习俗。
传承价值
怒族仙女节的社会基础相当广泛,体现出原始宗教尤其是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的意识及受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对于怒族传统文化传承有着重要价值。
传承状况
怒族是中国人口较少且跨国境线而居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文化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冲击,仙女节的传承曾一度中断,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得以恢复。
传承人物
李汉良,男,怒族,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编号:05-2979,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申报。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文化馆获得“怒族仙女节”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怒族仙女节项目保护单位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