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陕西湖北地方传统戏剧《汉调二簧》
阿标
2024-03-23 14:37:16
0

汉调二簧(又称陕二簧、山二簧),陕西省安康市和湖北省竹溪县传统地方戏剧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汉调二簧是陕西第二大剧种,流行于陕西的安康、汉中、商雒、西安及四川、甘肃、湖北的部分地区。它源自陕南汉江流域的山歌、牧歌、民歌,清代初叶受秦腔影响,并吸收昆曲、吹腔、高拨子等曲调,糅合当地方言,形成了独立的声腔剧种,原来用双笛伴奏,笛以竹作“簧”,故称“二簧”。为与“京二簧”区别,又称“土二簧”。汉调二簧在发展中曾形成安康、汉中、商雒、关中等流派,名角层出不穷。其脚色共分末、净、生、旦、丑、外、小、贴、夫、杂十个行当,表演讲究细腻精到,唱腔真假嗓并用,悠扬婉转。

2006年5月20日,由陕西省安康市和湖北省竹溪县联合申报的汉调二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Ⅳ-31。

文化特征

1

角色行当

汉调二簧在发展中曾形成安康、汉中、商雒、关中等流派,名角层出不穷。其脚色共分末、净、生、旦、丑、外、小、贴、老、杂十个行当,表演讲究细腻精到,唱腔真假嗓并用,悠扬婉转。生、老旦一般用真声演唱,旦用假声演唱,净则使用虎音。其唱腔以西皮、二簧为主,西皮用于表现愉快、爽朗的情绪和场面,二簧用于表现悲哀、肃穆的情绪和场面,演唱中根据剧情需要交替使用,形成甜音、苦音之分。

唱腔

汉调二簧唱腔分二簧调和西皮调两种,俗称二簧为“上把”,曲调唱法上讲究板起板落,用“顶牙子”开口。板式有【导板】、【慢三眼】等十二种。西皮调称“下把”,唱法上眼起板落,用“过牙子”开口。板式有【导板】、【一字】等十种。二簧的反调称反二簧(阳板),西皮反调称反西皮。另外,还有高拨子、四平调、徽调、昆腔、板儿腔、吹腔、高腔、看山腔等杂腔杂调。如《牧虎关》高旺,《三搜府》施公皆用徽调演唱;《大赐福》、《过二关》等全用昆曲演唱;《下河东》用吹腔(唢呐调)演唱;《钉缸》用七句半演唱;《小放牛》用小调演唱等。把西皮【一字】和【二六】唱调的过门重复一遍叫做“双环环”,是洛镇二簧的一大特色。整个曲调委婉不足,质朴有余,故有“硬腔”之说。二簧戏中,有二簧或西皮一调到底的,也有两种曲调交替使用的。有的上句唱二簧,下句接西皮;或前半句唱二簧,后半句唱西皮。如《二进宫》“跪臣”一节,徐彦昭前半句用二簧【原板】唱“吓坏了定国王”,杨博接“兵部侍郎”,就变成了西皮【流水板】。这种变调改板的“倒把”方式,是汉调二簧声腔的特点之一。

伴奏乐器

伴奏乐队的文场使用胡琴、二胡、月琴、三弦、阮、唢呐、笛子、喇叭等乐器,武场则使用牙板、梆子、暴鼓、尖鼓、锣、铙钹等。汉调二簧的脸谱样式众多,比京剧和秦腔更为考究,收集到的有四百五十多个。

板式

唱腔音乐中有西皮类九种板式,如【导板】【慢一字】【一字】【二流】【三流】【浪里钻】【撩子】【滚白】【洒头】;二簧类板式有【导板】【回龙】【慢一字】【一字】【扣扣板】【平板】【浪里钻】【撩子】八种。各种板式的起板、转板、落板都有一定规律;唱腔也兼用一些昆曲,吹腔和民间小调。

传承保护

1

传承价值

经研究认定,汉调二簧形成较早,各地其他皮簧声腔剧种都与之存在渊源关系,它对川剧、徽剧、京剧等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传承现状

如今,汉调二簧观众锐减,经济上出现困难,不断走向衰落,专业剧团纷纷解散,仅剩下安康汉滨区一个剧团还在维持演出,而且这个惟一的剧团也正濒临解散的危机。在此情势下,有必要大声呼吁,应该尽快对这一古老剧种进行抢救和保护。

传承人物

龚尚武,男,汉族,1937年生,陕西汉阴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汉调二簧代表性传承人。

王发芸,女,汉族,1941年生,陕西安康人,国家二级演员,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汉调二簧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措施

1956年,陕西省文化局及陕西省剧目工作室在安康设立专区戏曲发掘组,全面组织二黄老艺人们口述传代辈份、班社来往和源流沿革;以及迄今对古戏楼遗存至今的班社壁题留字。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安康市群众艺术馆、竹溪县山二黄剧种保护传承展演中心获得“汉调二簧”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汉调二簧”项目保护单位安康市群众艺术馆、竹溪县山二黄剧种保护传承展演中心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贵州省安顺传统戏...
安顺地戏流行于安顺、平坝、惠水等市县的戏曲剧种。据传,地戏源自明清...
2024-03-25 15:52:53
非遗 | 河北省安徽省地区...
傩戏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
2024-03-25 15:48:32
非遗 | 山西省河南省传统...
其起源有多种说法,据唐代贞元二年的临猗县龙岩寺石碑记载,有龙岩寺即...
2024-03-25 15:43:48
非遗 | 安徽河南湖南地区...
目连戏将佛教与儒家所主张的孝道结合起来,成为中国古代戏曲中以佛经故...
2024-03-25 15:39:43
非遗 | 云南省地区传统戏...
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
2024-03-25 15:36:45
非遗 | 贵州省地区传统戏...
彝族撮泰吉(彝文译音,意为“变人戏”,又名“撮衬姐”、“撮寸几”、...
2024-03-25 15:33:44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