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蒙古族传统曲艺《乌力格尔》
阿标
2024-03-26 10:32:56
0

乌力格尔是一种蒙古族的曲艺说书形式,约形成于明末清初。“乌力格尔”的汉语意思是“说书”,因采用蒙古族语表演,故又被称作“蒙语说书”。

在蒙古族民间,将徒口讲说表演而无乐器伴奏的乌力格尔称为“雅巴干乌力格尔”,又称“胡瑞乌力格尔”;将使用潮尔伴奏说唱表演的乌力格尔称为“潮仁乌力格尔”;将使用四胡伴奏说唱表演的乌力格尔称为“胡仁乌力格尔”。

乌力格尔艺术的唱腔音乐结构呈现多曲体,以单人坐说、坐唱、不着装、不化妆、无身段的形式呈现出来,可用四胡进行伴唱,可自拉自唱。乌力格尔的语言比较独特,其脱胎于蒙古语地方方言,属于蒙古语科尔沁方言,以彰显方言的语言功能为特色。乌力格尔的艺术积累非常深厚,节目有短篇、中篇和长篇之分,尤以长篇最为引人,代表作品有《镇压蟒古斯的故事》《唐五传》《忽必烈汗》等。

乌力格尔是蒙古族曲艺艺术的典型代表,是蒙古族说唱艺术高度发展的产物。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1

乌力格尔约形成于明末清初,约有400年历史。乌力格尔的汉语意思是“说书”,因采用蒙古族语表演,故又被称作“蒙语说书”。在蒙古族民间,将徒口讲说表演而无乐器伴奏的乌力格尔称为“雅巴干乌力格尔”,又称“胡瑞乌力格尔”;将使用潮尔伴奏说唱表演的乌力格尔称为“潮仁乌力格尔”;将使用四胡伴奏说唱表演的乌力格尔称为“胡仁乌力格尔”。

明末年间,乌力格尔在诺恩十旗已经成为一道风景流行。初时,说唱内容取自当时的传说,诸如《乌巴什洪台吉》《阿拉坦汗传》等。这种说唱形式,一经面世,立即以其独特魅力广受牧民群众欢迎。

清代,随着朝廷对内蒙古地区丈地开垦,农业渗入,也带来了内地汉民族文化。古典文学巨著,一部接一部传入蒙古族民众之中,诸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等,先后被编译成乌力格尔。咸丰六年(1856年),有一位名叫丹森尼玛的乌力格尔艺人会同其他文人一起将流行于昭乌达、卓索图草原的蒙古语《说唐》《隋唐演义》等评书精心改编,推出一部《唐五传》,形成众多乌力格尔中的主打书目,引起群众关注,倍受欢迎。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唐五传》似一朵不凋之花,久盛不衰。王公贵族也经常邀集胡尔奇入府说唱,如达尔罕王府、图什业图王府、王爷庙、阿鲁科尔沁王府等都经常举行说书活动。

民国16年(1927年),科尔沁东部一带,当时的图协吐王府邀集上百余位远近闻名的乌力格尔沁举办一次盛大献艺竞争,场面恢宏。最终,金宝山等四位乌力格尔沁斩将过关,脱颖而出,享誉旗内外。而大多数乌力格尔艺人依然是一个人,背一把胡,行走在无垠的草原上,四处漂泊,以说唱养家糊口。

新中国成立以后,乌力格尔艺人的社会地位提高,生活境遇改善。各级政府的文化部门重视乌力格尔,时常举办民间艺人训练班,在一些旗政府所在地和苏木(镇)陆续建立了蒙语说书厅,极大促进乌力格尔艺术的发展,琶杰、毛依罕、扎那、跑不了、孟根高力套等人陆续活跃在草原各地,百顺、却吉戈瓦、道尔吉、百锁等是众多乌力格尔沁中的佼佼者,据说其队伍人数多达200余人。

内蒙古蒙语说书厅的建立,成为乌力格尔爱好者们的一件大事。随着琶杰、毛依罕等艺人亲临该说书厅坐镇一展才华,乌力格尔在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和蒙古族聚集地区的影响面大幅提升。20世纪50年代初,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开办蒙古语说书节目,各盟市、旗县的广播电台、广播站也开办或转播乌力格尔节目,使生活在草原远近各地的农牧民同一时刻能听到乌力格尔艺人们的说唱。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蒙古语说书打开新的局面。兴安盟扎赉特旗、昭乌达盟阿鲁科尔沁,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先后兴建18座蒙古语说书厅和说书馆,相继投入使用。1957年7月,兴安盟科右中旗召开全旗民间艺人试点工作会议,参加会议者大多是乌力格尔沁们。各路乌力格尔专家就乌力格尔演出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说唱新曲目展开热议,会上通过了《科尔沁右翼中旗民间艺人联谊会章程》。翌年9月,内蒙古民族曲艺、戏剧汇演在通辽市举行,乌力格尔艺术家琶杰、跑不了、海宝、吴道尔吉等登台说唱。为了及时总结基层蒙古语说书活动取得的经验,推动乌力格尔艺术进一步发展,1963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在呼和浩特市举办蒙古语说书会,跑不了、乌斯夫宝音、萨仁满都拉、吴钱宝、百顺等11名艺术家登台说唱,会上除说唱传统书目外,还推出《敖包相会》《狼牙山五壮士》《平原烈火》等新书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族曲艺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乌力格尔除了继续在民间说唱外,许多曲目在电台、电视台和舞台上得到传播和弘扬。内蒙古连续举办了五届全国乌力格尔、好来宝大赛,并为曲艺大师琶杰、毛依罕树立纪念碑举办纪念活动。2005年和2006年,分别在兴安盟科右中旗和通辽市扎鲁特旗举办了内蒙古第一、第二届乌力格尔艺术节,产生了很大影响。

传承保护

2

流传现状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知名的艺人相继去世,新的传人严重不足,再加上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娱乐方式趋向多样,乌力格尔艺术传统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危机,演出日渐萎缩,活动阵地缺少,队伍后继乏人,亟待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扶持和保护。

保护措施

口头语言方式:传统乌力格尔的传承主要依靠民间艺人的口头传播,师徒之间的口耳相传,即便是到了现代化的今天,在很多地方的老一代“胡尔奇”们仍然用这种方式传道授业。这种方式催生了不同的艺术流派,促进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但是口头语言会误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乌力格尔传播的完整性和广泛性。

书面文字方式:近代以来,很多研究保护机构和传统艺人将民间流传的乌力格尔曲目和唱段加以整理,结字成集,集中反映了当时乌力格尔传播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留下了珍贵的史料。受历史变迁、自然气候和保存条件的限制,书籍会发霉褪色,而且书籍的记录是平面的,无法反映传承人在演出过程中的神韵和场景,后人只能依靠文字与图片的记录,外加调动自己的想象才能将其重现,而这种重现结果因人而异,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传播的真实性。

录音录像方式到了当代,对乌力格尔的传承和保护也逐步引起各方重视,很多地方对一些濒临失传的曲目进行保护性录音录像,在电视、广播中开设说唱专栏,这种方式生动直观、通俗易懂。但是录像带会受潮老化、录音带会消磁失真,使所记录的信息损坏甚至失传,不利于长期保存和利用。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很多录音录像播放设备早已在市面上停产淘汰,造成空有宝贵资源却无法读取应用的情况。

2016年8月24日,通辽市委组织召开了文化工作(乌力格尔专题)座谈会,会议提出了乌力格尔传承发展的“十个一工程”。内容从传承人的培养、保护体系的建立、传承发展机制的落实、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规划,鼓励和支持乌力格尔发展。这次会议将对今后一个时期通辽地区乌力格尔保护传承事业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激励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做好下阶段各项工作任务。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扎鲁特旗文化馆、科尔沁右翼中旗文化馆、通辽市文学艺术研究所(通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乌力格尔”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扎鲁特旗文化馆、科尔沁右翼中旗文化馆、通辽市文学艺术研究所(通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乌力格尔”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入选非遗

2006年5月20日,“乌力格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原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通辽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蒙古族传统曲艺《...
乌力格尔是一种蒙古族的曲艺说书形式,约形成于明末清初。“乌力格尔”...
2024-03-26 10:32:56
中国曲艺艺术《乌力格尔》
乌力格尔艺术的唱腔音乐结构呈现多曲体,以单人坐说、坐唱、不着装、不...
2024-03-15 14:35:23
中国传统非遗文化《乌力格尔...
乌力格尔是一种蒙古族的曲艺说书形式,约形成于明末清初。“乌力格尔”...
2024-03-13 17:33:37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非遗 | 河南省信阳市传统音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传统民歌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
非遗 | 浙江传统舞蹈《龙舞(...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距现代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长兴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