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黑龙江省传统曲艺《达斡尔族乌钦》
阿标
2024-03-26 10:44:17
0

达斡尔族乌钦又作“乌春”,意为“民间叙事诗”,用达斡尔族语演唱,是达斡尔族的曲艺说书形式。

达斡尔族乌钦多表现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反抗压迫、教诲劝诫等内容,一篇作品短则几段,长则上百段。词句中不加任何衬词,吟唱起来音律和谐,富于节奏感。代表曲目有《王国乌钦》《莺莺之歌》《一只铁桶的来历》《自从见到毛主席》等。

达斡尔族乌钦广泛流传于嫩江流域的达斡尔族群众中。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41。

历史渊源

2

达斡尔族乌钦,亦被称为“乌春”,语出满语,是“歌”的意思。达斡尔人援引了“乌钦”这个词语。清代,“乌钦”原是指由达斡尔族以满文创作、用吟诵调朗读的叙事体诗歌。后来,达斡尔族艺人口头说唱表演,“乌钦”就渐渐发展成为“故事说唱”类的曲艺样式。起初,“乌钦”表演大多只是口头说唱;后来,表演者用“华昌斯”(四弦琴)自拉自唱。

在清代,达斡尔族隶属于八旗管辖,成为战时的马前卒和先锋军。战争的苦难与生存的难难在“乌钦”中亦可见一斑。《在兵营》、《巡边歌》等“乌钦”说唱深刻地反映出清代达斡尔族的从军生涯和由于战争而带来的深重灾难。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是人们研究达斡尔族文学和历史的宝贵资料。1914年,齐齐哈尔达斡尔族的少郎和岱夫发动起义,反抗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率领达斡尔族人民起义。起义失败了,但是他们的精神一直传颂在达斡尔族人民的心中,著名的“达斡尔族乌钦”说唱《少郎和岱夫》就被“乌钦”艺人创作出来。

传承保护

1

传承现状

达斡尔族乌钦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文化特色,始终深受广大达斡尔族人民的喜爱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它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严重的挑战。民间艺人普遍老龄化,40岁以下能唱“乌钦”的人寥寥无几,缺少专业研究人员,珍贵的材料不能及时整理开展深入的研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由于达斡尔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达斡尔族多少代人口口相传的“乌钦”说唱艺术已经到了濒危失传的尴尬境地,非常需要采取相应手段加以扶持和保护。

保护措施

自1988年至2016年,“库木勒节”已经在梅里斯达斡尔族自治区成功举办了28届,这不单单是凸显达斡尔族精神风貌的窗口,也成为汉族等其他兄弟民族了解达斡尔族的歌舞艺术、学习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的实践大课堂。从2000年开始在每年农历正月十六举办“抹黑节”联欢会,每次节庆,都会有“达斡尔族乌钦”表演。

2012年,梅里斯区的“库木勒节”被列入齐齐哈尔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2年7月,黑龙江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小组出版了三部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对达斡尔族“哈库麦勒”歌舞、“达斡尔族乌钦”说唱进行了归纳整理,翻译整理了十部传统“达斡尔族乌钦”作品。梅里斯达斡尔区文化馆组织了“达斡尔族乌钦”说唱培训班,利用课堂讲授对“达斡尔族乌钦”这一艺术样式进行系统培训。自2007年至2015年年末,共有500余人次参加培训。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达斡尔族乌钦项目保护单位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文化馆评估合格。 达斡尔族乌钦项目原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文化馆(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代表人物

色热,男,达斡尔族,1931年生,2010年去世,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自幼跟随父母学拉二胡、表演乌钦,后积极收集、翻译、整理达斡尔族传统民歌。翻译出版的叙事诗《少郎与岱夫》获2005年首届少数民族文学奖一等奖,1986年创作作品《祖国颂》《我爱我的故乡》在国家广播电台用32种语言播放。2017年8月10日,色热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斡尔族乌钦代表性传承人。

那音太,男,达斡尔族,1935年生,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自幼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跟随德馨老师学习简谱,跟随当地著名“扎恩达勒”民间艺人学习琴艺和演唱。其表演善于模仿人物,创作有大量的作品、翻译民族歌曲和民族故事。其讲述的乌钦《少郎与岱夫》曾获国家级金奖,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2017年8月10日,那音太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斡尔族乌钦代表性传承人。

图木热,男,达斡尔族,2018年5月16日,图木热入选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斡尔族乌钦代表性传承人。

陶贵水,男,达斡尔族,2018年5月16日,陶贵水入选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斡尔族乌钦代表性传承人。

入选非遗

2006年5月20日,达斡尔族乌钦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41。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黑龙江省传统曲艺...
鄂伦春族摩苏昆主要流行于黑龙江大小兴安岭鄂伦春族聚居区,2006年...
2024-03-26 11:02:57
非遗 | 黑龙江省传统曲艺...
赫哲族伊玛堪是赫哲族人民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品类和一种娱乐审...
2024-03-26 10:47:40
非遗 | 黑龙江省传统曲艺...
达斡尔族乌钦又作“乌春”,意为“民间叙事诗”,用达斡尔族语演唱,是...
2024-03-26 10:44:17
非遗 | 辽宁省黑龙江省传...
东北大鼓因一度盛行于沈阳,而沈阳于清末曾设奉天府,故曾有“奉天大鼓...
2024-03-25 16:31:17
中国曲艺艺术《达斡尔族乌钦...
达斡尔族乌钦多表现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反抗压迫、教诲劝诫等内容,一...
2024-03-15 14:35:53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