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手工《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
阿标
2024-03-27 17:03:11
0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勒勒车是蒙古族地区的牛车,又名辘轳车。其起源可上溯到《汉书》所记载的“辕辐”。远在秦汉时期,匈奴人已懂得造车,公元三世纪的敕勒人更以造车称著。

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46。

历史渊源

1

勒勒车历史悠久,其起源已经无法考证,通过汉代古籍的记载,可知秦汉之际,生活在北方草原地区的匈奴人就已经掌握了造车的技术。

勒勒车有记载的起源可上溯到《汉书》所记载的辕辐。到南北朝时期,生活在北方草原地区的鲜卑、柔然、铁勒等民族,其造车技术已经相当高超。

北朝时的铁勒人就以造车闻名,他们造的车,车轮高大,辐数很多,比较适应草原环境,正因为如此,被史书上称为高车人。

辽代时期,蒙古族造车技术已经很发达,他们制造的车广泛应用于游牧生活中。凿刻在乌拉特中旗几公海勒斯太山崖上有多幅车子的岩画。

传承保护

2

传承价值

勒勒车作为蒙古族文明的一个代表,在蒙古族的发展史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无法估量的挖掘开发价值。从勒勒车的装饰价值来说,在室内,以蒙古文化为基调的装饰中,勒勒车的任何结构都能作为一种标志性的点缀,况且,它能够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在室外,把本色型勒勒车停放在一个恰当位置,那么,它就是游牧文化的典型标志,蒙古风情的具体展示,如果在车上栓上牛或马,旁边又栓上一只家狗,那就是蒙古民族文化生动自然的美景。勒勒车作为蒙古人独特文化的表现形式,在广场景观中运用勒勒车,能使人们目睹这一古老文明产物的风采,同时也体现蒙古族文化特点。勒勒车强烈地反映了蒙古族文化魅力,与广场整体呼应,讲述着源源流长的民族文化与历史。

传承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勒勒车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摩托车、小汽车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除少数偏僻地区还有牧民使用外,20世纪后期到21世纪初草原上已难以见到勒勒车。掌握勒勒车制作技艺的艺人多数已上了年纪,且后继乏人,这项传统技艺亟待抢救和保护。东乌旗地处四大草原之一的锡林郭勒草原腹地,存有一定数量的勒勒车,种类也比较齐全,具备保护勒勒车制作技艺的条件。

传承人物

白音查干,男,1939年7月。2009年6月,白音查干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申报。项目名称: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

保护措施

白音查干收两个徒弟,将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全部传承给两个徒弟,两徒弟已经学会了这个技术了,能制作勒勒车了。

2007年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发行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纪念币,蒙古族勒勒车车轮图案印制在这套金银纪念币正面图案上。

2017年,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内蒙古展览馆组织开展蒙古族刺绣、毡绣和蒙古包、勒勒车、马具、驼具及家具制作技艺等项目培训120余人次,有效提升传承人群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阿鲁科尔沁旗文化馆、东乌珠穆沁旗文化馆获得“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东乌珠穆沁旗文化馆、阿鲁科尔沁旗文化馆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中国各地区传统手...
风筝制作技艺,山东省潍坊市、江苏省南通市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北京...
2024-03-27 23:34:05
非遗 | 湖南省浏阳市传统...
浏阳花炮制作技艺,湖南省浏阳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2024-03-27 23:03:50
非遗 | 黑龙江省传统手工...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黑龙江省饶河、抚远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
2024-03-27 22:57:22
非遗 |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
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
2024-03-27 22:54:15
非遗 | 内蒙古黑龙江省传...
桦树皮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黑龙江省地方传统手工技艺...
2024-03-27 22:50:33
非遗 | 江苏省苏州市传统...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江苏省苏州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2024-03-27 22:45:22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非遗 | 河南省信阳市传统音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传统民歌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
非遗 | 浙江传统舞蹈《龙舞(...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距现代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长兴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