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肥套,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民俗活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肥套”是毛南族还愿等活动的总称,盛行于明清之际,初为毛南族借助傩祭祀天地自然万物的仪式,在传承过程中融合毛南族口头文学、山歌、戏剧、舞蹈、音乐、打击乐等艺术元素成为内容丰富的民俗活动。毛南族肥套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傩歌、傩舞、傩戏、傩乐、傩故事(口头传说)、傩面具雕刻几大类。
2006年5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申报的毛南族肥套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Ⅹ-17。
毛南族肥套盛行于明清之际,初为毛南族借助傩祭祀天地自然万物的仪式,在传承过程中融合毛南族口头文学、山歌、戏剧、舞蹈、音乐、打击乐等艺术元素成为内容丰富的民俗活动。“肥套”是毛南话,汉语意思为“还愿”。还愿仪式主要是为了报答“圣母娘娘”(有的也叫“万岁娘娘”)的送子之恩。圣母娘娘是毛南族人传说中主管生儿育女的神,族中男子在娶妻时,都会给这个神仙许下一个愿望,如果圣母娘娘能够送给他们儿女,他们就会祭上很多的供品,以此“还愿”。
传承价值
毛南族肥套的形成、发展、演变对认识毛南族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其傩文化以歌、舞、乐、戏等多种形式表现,可以看到毛南族文化与汉族文化融合与嬗变的印记。
传承状况
由于社会发展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毛南族肥套处于濒危状态,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使其发挥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和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应有作用。
传承人物
谭三岗,男,毛南族,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项目名称:毛南族肥套,序号:04-1960,申报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获得“毛南族肥套”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毛南族肥套”项目保护单位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