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管乐(复州双管乐),流行于辽宁省瓦房店市的传统音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复州双管乐初始时在道观、寺庙中为诵经和法事活动伴奏,其后在民间广泛流布开来,由复州城逐渐传播到瓦房店地区,成为当地民间婚丧嫁娶和节庆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复州双管乐刚柔并济,其音色既有粗犷、豪放的一面,又有深沉、委婉的一面,可表达各种复杂情感。 [1]复州双管乐的代表作有《江河水》《采荼》《喜送粮》《京剧吹腔》。
2008年6月7日,辽宁省瓦房店市申报的笙管乐(复州双管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项目编号:Ⅱ-121。
历史渊源
复州双管乐,在明朝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军队占领复州卫后,当地居民除了死于战争和逃亡外,所剩无几,清顺治十年(1653年),清政府颁布辽东招民垦荒奖励条例,由山东的登州府和莱州府招民来辽东垦耕。大批的山东移民进入辽东,来到复州城,也带来了双符及其值奏技艺初始时在道观、寺庙中为诵经和法事活动伴奏,其后在民间广泛流布开来,由复州城逐渐传播到瓦房店地区,成为当地民间婚丧嫁娶和节庆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
清末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是复州双管乐的鼎盛时期。抗战胜利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复州双管乐恢复活动,但规模已大不如前。
基本特征
演奏乐器
复州双管乐的伴奏乐器,主要由唢呐、笙、小牛角、葫芦头、二胡、四弦、鼓、钹等乐器组合而成,而以唢呐主奏,现代,大部分鼓乐班已不用四弦、小牛角和葫芦头。单管和双管传入后,鼓乐班同时以唢呐和双管为主奏乐器。
演奏方法
吹奏姿势是否正确,对吹奏效果的好坏和水平提高的快慢有很大影响。双管吹奏分立式和坐式两种:立式要求吹奏者身体向正前方,二目平视,挺胸收腹,自然放松;坐式要求吹奏者两脚分开成八字形。
在长期的发展中,复州双管乐逐渐形成了秦家、李家、于家和刁家四个管乐班。
艺术特色
1、复州双管乐刚柔相济。其音色既有粗犷、豪放、高亢的一面,又有深沉、委婉、细腻、柔美的一面,可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喜怒哀乐的情感;
2、复州双管乐上下滑音。能吹奏出大2度、3度、5度、8度的滑音,能表现出强烈的强弱变化,增强了双管演奏的艺术效果;
3、复州双管乐的合声丰富了双管的表现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4、复州双管乐吸收了管乐中的一些演奏方法,其独特的音色和独特的表现力是其它乐器所不具备的。
制作工艺
复州双管有严谨的制作工序和讲究的吹奏方法。不同的材料吹出的双管乐音质也不同。据双管艺人介绍,制作双管的材料以紫檀木和铁梨木为最佳。制作双管时先将一根红木截成两根,长短皆为六寸,用手钻钻出直眼,修理内膛后,用手钻在外面每支管钻八个孔,再用圆锉和板锉把外面和孔磨平磨光,最后安上哨片,即成双管。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复州双管乐与当地民俗相结合,丰富了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民俗学及民族音乐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传承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倡导移风易俗、丧事从简,复州双管乐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濒临消亡,亟待抢救保护。
传承人物
刁登科,男,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项目名称:笙管乐(复州双管乐),序号:03-0880,申报地区:辽宁省瓦房店市。
乔忠新,男,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项目名称:笙管乐(复州双管乐),序号:05-2128,申报地区:辽宁省瓦房店市。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瓦房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笙管乐(复州双管乐)”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笙管乐(复州双管乐)项目保护单位瓦房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为瓦房店市文化馆。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