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刺绣,是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民间传统美术,为中国瑶族刺绣之一,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北部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的必背、游溪、东坪三镇等地。居住在乳源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属“勉语系”过山瑶,隋唐时从北方迁来,长期隐居在深山老林之中,其生产方式以刀耕火种和狩猎为主。若是当地不再适宜耕种或猎物稀少时便举族迁往另一座山头生活,因而被称为“过山瑶”。族中保存有《盘古》、《盘瓠传说》、《过山榜》等书籍资料,其传统习俗和文化的保存状态良好。 乳源瑶族刺绣采用深色棉布为底,用红、黄、蓝、白、绿、黑、紫等色的绒丝线绣出花纹,有“深山瑶”和“浅山瑶”之分。
2011年5月23日,瑶族刺绣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5月15日,瑶族刺绣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历史渊源
瑶族刺绣历史源远流长,秦汉时期瑶族便已知用木皮制作服饰。早在汉代,史料对瑶族刺绣已有记载。流传的始祖盘瓠传说中就有记载瑶人刺绣。《后汉书·南蛮传》记载华南先民“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衣斑斓”。隋唐时期已出现瑶族绣花裙。宋代瑶族刺绣技艺十分纯熟,明末清初已达鼎盛。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传承价值
瑶族刺绣奇异古拙而经典的形纹图案,记载了瑶族生存发展、信仰崇拜、文化艺术和思维观念的历史,是过山瑶民族身份的符号和标志,具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
传承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瑶族群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传统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关联的瑶族刺绣已逐渐边缘化,濒临消亡,亟待保护。
传承人物
邓菊花,女,瑶族,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项目是瑶族刺绣。
下一篇:中国传统非遗文化《清徐彩门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