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非遗文化《常德丝弦》
阿标
2024-03-13 15:37:19
0

1

常德丝弦,也称老丝弦、丝弦戏,是湖南丝弦的主要分支,主要流行于湖南常德沅江、澧水一带。是一种以唱为主、说唱穿插交替的民间表演艺术样式。它是中国十大地方曲艺之一,也是湖南曲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曲种。 

2006年5月20日,常德丝弦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2

据《常德府志》记载,自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传世以来,历代文人雅士如唐刘禹锡、宋苏轼等也多次荟萃桃花源,他们的诗文很近似于常德丝弦的唱词。此后,《桃花源记》被常德丝弦的艺术家们认为是常德丝弦早期的唱词的雏形。

宋元时期,常德城市的经济进一步繁荣,各地商贾云集,随同而来的江浙乐师、歌女等往返于沅澧之间,他们带来的时令小曲也在滨湖地区逐渐传播。元末战乱,大量外地人涌入常德,使各地的民间艺术广为交流。王府的娱乐活动,对民间歌舞曲艺的发展无疑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中,逐步形成了常德丝弦这一独特的地方曲种。

清中叶以后,由于商业的繁荣,常德的文化艺术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常德丝弦的演唱活动逐渐由文人雅士的自娱自乐走向市场。随着丝弦艺术的日益流行,道光年间,已有以演唱小曲为业的歌妓。清末,丝弦的木刻唱本已在常德肖福祥商号问世,常德、澧县等地形成了作坊刻印唱本的一条街,所刻唱本有《孟江女寻夫》等曲目及一些小调曲牌,这些刻本被称之为"调子书"或"堂班调"。从此,常德丝弦曲牌在大街小巷流传开来。

3

清末民初,西方音乐和京剧的传入对常德丝弦音乐的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这时丝弦演唱活动由城市向农村辐射。为适应长时间演出的需要,丝弦艺人把眼光投向戏曲,他们移植剧目,并借鉴戏曲板腔体的创腔手法,形成了常德丝弦"老路",轻松地演唱起长篇故事。丝弦名家徐梅清等人又把从四川传来的曲调加以改造,仿效"老路"另创"川路"新腔,使丝弦音乐的板腔体更为完善,并风行于沅澧。 

建国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许多文艺工作者和丝弦艺人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编了与时代相符合的新曲目。在音乐改革方面也有了重大突破,大胆的冲破了曲牌体和板腔体不能在同一剧目中出现的规定,确立了两者相综合的体制,增强了常德丝弦的音乐功能。

20世纪60年代到“文革”前。在这一时期,常德丝弦的演唱与创编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并拟定了“以继承传统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手段,以发展为目的”的原则,推动了丝弦艺术的发展。

1976年到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丝弦艺术表演活动很频繁,创编的曲目增多而且质量较高,它汲取了时代的音调,照顾观众的审美需求,具有时代气息而且风格多变。同时,对于常德丝弦的音乐研究开始起步,并有论文发表在全国刊物上,使得常德丝弦发展前景一片大好。不少人进入丝弦团体学习演唱常德丝弦,常德丝弦已经不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民间艺术,而是一个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甚至喜爱的曲艺艺术。

(资料综合百度百科、中新网、常德日报)

相关内容

非遗 | 湖南省常德市传统...
常德丝弦,也称老丝弦、丝弦戏,是湖南丝弦的主要分支,是一种以唱为主...
2024-03-25 22:31:21
中国绘画艺术《凤翔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凤翔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民...
2024-03-16 13:29:20
中国绘画艺术《杨家埠木版年...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一种流传于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的传统民间版画。其制作...
2024-03-16 12:50:01
中国绘画艺术《桃花坞木版年...
桃花坞木版年画,苏州市民间传统美术,桃花坞木版年画源于宋代雕版印刷...
2024-03-16 12:41:07
中国表演艺术《沙河藤牌阵》
藤牌阵是中国古代战场实战技击项目,仅存于河北省沙河市十里铺村,当地...
2024-03-15 23:22:01
中国表演艺术《宁德霍童线狮...
宁德霍童线狮是一种传统民俗文化,通过丝线控制狮子的动作和表情的一种...
2024-03-15 22:42:39

热门资讯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中国传统舞蹈《南丰傩... 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是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驱傩”,历经漫岁月,不断改革、创新,逐渐演变而成的传统民...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
非遗 | 河北省广宗县传统音乐... 广宗太平道乐是发源于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的宗教音乐。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平道乐源于太平道起...
非遗 | 湖北省秭归县民间文学... 屈原传说,湖北省秭归县地方民间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屈原传说经国务院批...
非遗 | 河南省信阳市传统音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传统民歌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