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原型属于宫廷雅乐,以吹打为主。元明以后,由于布依族民族审美意识的作用,逐渐发展为以丝竹乐器为主伴奏表演的曲艺形式。流传于南北盘江的贵州兴义、安龙、册亨、望谟等布依族聚居区一带。
2006年5月20日,贵州省兴义市申报的布依族八音坐唱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元明时期,八音演唱内容加入了民俗、喜庆的内容,并吸收了其他戏曲特点,大大丰富了演唱内容。
清代,八音已发展成为曲艺演唱形式。据有关资料记载,明清时期,布依八音曾一度盛行。在盘江流域布依族村寨普遍开设有教乐坊"八音堂",专门传授布依八音技艺,演出八音坐唱的八音队多时达到三百余支。清代,“八音”以弹唱为营业的一种,八音已发展成曲艺说唱形式。清乾隆以前,布依八音就在兴义巴结的王姓土司家族中盛行。
光绪初年(1875年),兴义巴结王土司的族人王寿山倡议,多人出资首次制作了专用戏服,在巴结老场坝搭台演出。至此,布依戏才真正完成了发展,不但有了曲调、声腔、表演,还有了服装,成为戏剧之一种。布依八音和布依戏有着血缘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姊妹艺术。
新中国成立后,兴义市布依八音队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演出,被誉为“盘江奇葩”、“凡间绝响、天籁之音”、“声音的活化石”、“南盘江畔的艺术明珠”。
(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上一篇:中国传统非遗文化《常德丝弦》
下一篇:中国传统非遗文化《水族马尾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