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萨满舞,是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地区的传统舞蹈。萨满舞是中国原始萨满教一种祭祀性的舞蹈,作为祛病禳灾、祈神护佑的一种巫术活动,由男女巫师分别表演。其表演的场合,一是治病,二是春节期间预祝来年丰收,三是萨满盛会,类似汉区庙会。
2011年5月23日,鄂温克族萨满舞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萨满”一词源于满—通古斯族语言,原意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后即成为对萨满教巫师的通称。萨满教起源于远古,据史料记载,中国北方古代萨满舞先民,如肃慎、匈奴、乌桓、鲜卑、柔然、突厥、回鹘、黠嘎斯等,都曾有与萨满教有关的原始宗教活动,萨满教后来发展为居住在中国北部的阿尔泰语系民族普遍信奉的宗教,这些民族曾有或仍有狩猎与游牧的经济生活。萨满是萨满教巫师的通称,源于通古斯语“激动不安和疯狂乱舞的人”。各族对萨满(巫师)的称谓不同,但其都经过严格的训练,掌握各种法术与技艺。至20世纪中期,萨满教在中国的蒙古、鄂伦春、满、赫哲、维吾尔等北方十几个民族中还有遗存。
鄂温克萨满舞(鄂温克语叫“萨满额黑仁”)一般在萨满盛会或治病时进行表演,反映了鄂温克族狩猎游牧生活的特点,具有森林和草原的气息,现代流行的《鄂温克彩虹舞》就是由舞蹈家贾作光先生根据萨满舞蹈的基本动作创作出来的。
2019年8月26日至29日,吉祥三宝乌日娜、布仁巴雅尔主创的使鹿鄂温克原生态舞台剧《敖鲁古雅》在北京保利剧院进行全球首演。《敖鲁古雅》讲述了使鹿鄂温克族的一个爱情故事,该剧把萨满舞搬上舞台。
(资料综合百度百科、内蒙古新闻网)
上一篇:中国传统非遗文化《嗨子戏》
下一篇:中国传统非遗文化《乌力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