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龙吹打乐是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的民间器乐乐种,至迟在明代末年就已正式形成。经过四百多年的传衍,接龙吹打有了很大发挥发展。接龙吹打有吹打乐、锣鼓乐、吹打唱三大类别和丫溪调、下河调、青山调等7个品种,983首乐曲。接龙吹打根植于广大山民,成为山区崛起的音乐力量,被誉为巴渝文化的一朵奇葩。2006年,接龙吹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庆市巴南区现有乐班二百六十余个、乐手近两千人,保存有上百年的古老乐器26件,其中4件在200年以上。乐班不仅经常参加本地民众婚丧寿庆仪式的演出,而且曾多次组团(队)参加市、区(县)的比赛演出,被区、市、中央及台湾电视台摄制成专题片向全国和海外播放。同时,还出版了约八十万字的《接龙吹打乐》、二十余万字的《乡乐新韵——接龙吹打乐论文选》。1991年,重庆市文化局将接龙镇命名为“民间吹打乐之乡”,并成立了民间吹打乐协会,时有会员500余人;1996年接龙镇成立了民间吹乐艺术团。1999年,又将接龙吹打乐命名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在2000年3月重庆市文化局、重庆晚报等单位通过群众投票和专家评议的方式,评出的“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中,“巴渝吹打”榜上有名,就是专指巴南区接龙镇和万盛区金桥乡的民间吹打乐。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根植于广大山民中,不断继承、发掘、创新的民间吹打乐形成了风格各异、色彩鲜明的特点,成为山区农村崛起的民间音乐力量。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接龙吹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接龙镇被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4年,再次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接龙吹打、接龙梆鼓舞等是接龙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节目。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北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获得“接龙吹打”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和传承接龙吹打,巴南区率先开办“接龙民间艺术专业班”中职教育,将“非遗”保护融入职业教育,同时命名区级项目传承人74名,以骨干带头人的作用引领“非遗”项目传承发展。同时,巴南区还编制了《接龙吹打》教材,进入全区40所学校课堂,让孩子们感受传统“非遗”的悠远魅力。
随着接龙吹打这一民间技艺的发展,如今在接龙的婚礼、开业庆典,甚至新春文娱晚会现场,都时常可以欣赏到这些民间绝活表演,而这些鼓起腮帮仰着头吹奏唢呐的,有一部分人竟是十七八岁的年轻娃娃。这些“90后”的吹打手是2007年初从上万名青少年中海选而出的,如今经过几年封闭式训练,已经出师登台,成为了年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上一篇:音乐非遗文化《广东音乐》
下一篇:音乐非遗文化《金桥吹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