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非遗文化《五台山佛乐》
阿标
2024-03-17 19:51:16
0

1

五台山佛乐,流行于山西省五台县五台山一带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五台山佛乐是随着佛教向山西地区的传入兴盛起来的。原来的印度梵乐佛曲、呗赞转读,逐渐汲取中国唐宋曲牌、元代杂剧散曲以及民歌、民间器乐等音乐养分,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寺庙音乐。五台山佛乐包括声乐和器乐两部分,是音乐艺术与宗教相结合的产物,被认为是北方佛教音乐的代表。

2006年5月20日,五台山佛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Ⅱ-66。

历史渊源

2

五台山是中国唯一兼有汉传佛教(俗称“青庙”)和藏传佛教(俗称“黄庙”)的佛教圣地。

五台山佛教创立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五台山佛教开山之时,是五台山佛乐的初始时期,经文诵咏处在以个体为主的“赞呗”“唱导”阶段。

唐代,五台山佛乐同佛教一样达到繁盛,佛教仪式集体化、规范化,独唱、齐唱、轮唱等多种演唱形式被应用于经文诵咏中,经文诵咏有了较高的艺术性。

元明之交,吹奏乐被吸收到佛门,带伴奏的佛经咏诵形成。这种融长短句(赞)、齐言(偈)、散文(文)为一体的佛教歌曲,加上器乐的伴奏与曲牌的演奏,使法事仪式具有了艺术欣赏的价值,五台山佛教仪式艺术性大大提高。

民国初年,五台山佛教出现衰微,五台山佛乐也受到严重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了挽救、扶植这一艺术品种,在省、地、县文化部门的组织安排下,进行了全面挖掘、整理五台山佛乐的工作,使得五台山佛乐再度大放异彩。

20世纪80年代起,五台山佛乐虽然得到传承与发展,但由于僧人流动性大,传承一度不容乐观。

传承保护

3

传承价值

五台山佛乐是音乐艺术与宗教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发展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也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认为是北方佛教音乐的代表,除五台山所属地域外,在整个北方及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

传承现状

五台山精通佛乐的僧人已越来越少,而且僧人学习佛乐后一旦离开五台山,就面临失传的危险,尤其是随着老一代乐僧的离世,一些传统曲目也在渐渐消失。因此,五台山佛乐亟待更广博地加以保护和传承。

传承人物

释汇光,俗名王环展,男,汉族,1966年生,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释汇光1991年到五台山南山寺,拜万富为师,由塔院寺高僧寂度亲授具足戒,开始参禅礼佛,受持戒规,同时学习吟诵经文曲牌和演奏乐器的技艺。释汇光是南山寺主持,他重视佛教音乐的传承延续,致力于整理遗存下来的曲谱,扩大佛乐队伍并主抓佛乐培训班乐僧的训练。

章样摩兰,俗名梁林虎,男,汉族,1969年9月生,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梁林虎13岁便与佛结缘,走进了菩萨顶。1990年任五台山管委会副主任,专门负责文物保护和文化抢救工作。1996年被推选为菩萨顶的住持。章样摩兰从出家开始就倾心到佛乐的吹奏、金刚舞的排练等重要的藏传佛教音乐中。他整理出了藏传佛教金刚舞的全部佛乐,还恢复了不少有民乐特色的庙堂音乐,为汉藏文化交流写下了重要一笔。章样摩兰已与镇海寺管家金光喇嘛、万佛阁管家常青喇嘛共同培养了一批演奏藏传佛教音乐的青年喇嘛。 [7]

果祥,男,汉族,1977年4月生,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果祥是山西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五台山佛教协会副会长、五台山殊像寺监院、佛教协会理事、五台山殊像寺住持。他1998年出家于五台山殊像寺,师承五台山老一辈佛教音乐演奏艺人释常治,主工笙、管、笛演奏,能熟练演奏40多首佛乐曲目,是五台山殊像寺佛乐训练班的负责人,担负着整理佛乐资料和教授佛乐的任务。曾带领五台山殊像寺佛乐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山音乐厅等地演出,并出访韩国等国家或地区。果祥法师学习佛乐主要沿用工尺谱及师傅心传口授的方式,他还学习了一些简谱,更利于佛乐的学习和传承。

保护措施

1978年至1999年,山西省曾多次组织专人对五台山佛乐进行了全面的调研、采集。

1986年以来,为解决曲目的传承问题,五台山南山寺、殊像寺和普萨顶分别成立了佛乐培训班,担负起挖掘、整理五台山佛乐资料和教授五台山佛乐的任务。繁峙县极乐寺善意法师组建了“五台山北方佛教音乐学修院”培养佛乐传承人。

1987年,五台山佛乐团成立。

1993年,山西省音乐舞蹈研究所研究员韩军将多年调查、采访所获得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整理成册,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书名为《五台山佛教音乐》。

2004年,山西省公布五台山佛教音乐为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

2006年,为了保护五台山佛乐,国务院将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陆续确定了三位传承人,其中包括两名汉传佛教音乐传承人和一名藏传佛教音乐传承人,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五台山佛乐”项目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五台县文化馆(五台县美术馆)。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相关内容

非遗 | 安徽省休宁县传统...
齐云山道场音乐是一种流传于安徽省的传统宗教音乐。休宁县齐云山道教文...
2024-03-31 23:17:29
非遗 | 江苏省无锡市传统...
据史料记载,道教传入无锡已有一千四百余年,。无锡道教音乐发端于古代...
2024-03-31 23:14:42
非遗 | 上海市道教协会传...
上海道教音乐是一个各乐种成分相互融汇、并具有江南地区独特的音乐风格...
2024-03-31 23:12:20
非遗 | 山西省阳高县传统...
恒山道乐是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的传统宗教音乐。 恒山位于山西省北部,...
2024-03-31 23:11:42
非遗 | 河北省广宗县传统...
广宗太平道乐是发源于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的宗教音乐。属于国家级非物质...
2024-03-31 23:03:03
非遗 | 中国佛教寺院传统...
佛教音乐,中国佛教寺院和信众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所用的音乐。佛教认为,...
2024-03-31 22:53:53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