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上海市道教协会传统音乐《上海道教音乐》
阿标
2024-03-31 23:12:20
0

上海道教音乐是一个各乐种成分相互融汇、并具有江南地区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丰富道教色彩的音乐。它伴随着上海道教浩繁的斋醮科仪的进行,灵活巧妙地在各种场合穿插运用,有时鼓声震天,气势磅礴,以示召神遣将、镇邪驱魔;有时丝竹雅奏,余音绕梁,使人身心清静,如入缥缈之境。

地域分布

上海道教音乐按照其地域的分布,可以分为东乡、西乡和市区三大派。东乡道乐以浦东川沙、南汇为典型,音乐特色为“热闹”,演奏上注重粗锣鼓的打击乐,紧打慢唱,有时还用京胡作为主要的旋律乐器,具有清新、活泼、欢快、明朗的韵律和生活气息。西乡派道乐以嘉定、宝山为典型,以粗乐为主,打击乐套路与十蕃锣鼓相近,曲牌音乐所用昆曲和京剧多,科仪结束后还加唱戏曲、奏乐以娱心,丰富了西乡道教音乐的曲目和形式。市区道乐主要是市内本帮道士为主,注重音乐的文静、细腻,讲究演唱风格、曲调运用、乐器配置的整体配合。

1

音乐构成

上海道教音乐的构成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几部分:1、纯道教音乐:如《步虚》《祝香赞》《香赞》等。2、源于民间戏曲音乐的:如《大开门》《朝天子》《小开门》等。3、源于宫廷音乐的:如《迎仙客》《瑶坛偈》等。

音乐特色

上海的道教音乐自外地传入的八百多年历史中,经过近三十代道士的学习、创造,提高、发展成具有上海风格特色的音乐,主要表现在:1、曲调起伏绵延,优美动听。2、唱腔中句与句之间用曲调型的伴奏加以连结,使唱腔层次分明,演唱者有足够的呼吸。3、首句的韵调,往往使用不同于后面反复咏唱时的曲调,有时甚至在反复上起句,慢慢转入正调,造成曲调和调性上的变化。4、曲调中增加较多的装饰音,又称“加花字眼”,曲调速度普遍的放慢,音乐比较庄严华丽。5、伴奏乐器除了保持曲笛、钟鼓优势,还比较注重拉弦和弹拨乐器的运用,使音乐更加优雅而丰满。

音乐源来

上海市区道乐指的是市内本帮道士的音乐传统。本帮道士的音乐源来有四方面,他们分别是:

跨地域性的道教文化传统

上海以前是小地方,比不上苏州这样的大城市。鸦片战争之后,上海才开始发展起来,道教活动也跟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发展,并形成了本帮,苏州帮,无锡帮等诸多帮派。

在宏观层面,跨地域性的道教文化传统包括了道教作为信仰系统整体之核心因素(信仰、宇宙观、教义、教理等)。在微观层面,道教正一派在核心信仰系统整体内之“行道”,经历史上时、空演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派系文化传统。

地域性民俗文化

旋律的婉转曲折作为上海道教音乐的民俗特色,包括了江南吴语地域的语言系统、生活习俗、民间俗乐(民歌小调、器乐、说唱、戏曲)等因素。

另外,吹、拉、弹旋律器乐与声乐唱腔的紧密配合,唱腔中唱段之间的空隙由器乐伸延填补,使两者的旋律连续为一体,使唱腔更具有起伏连绵的音乐性,这也是上海道乐地域性风格的体现。

上海郊区东乡道教传统

上海市郊道乐,以风格、地区可分为东郊和西郊道乐,市内城帮(即本帮)道乐与西郊道乐不同之处较大。西郊道教的传派属茅山上清派,经苏州传入,与苏州道乐关系较密切。上海城帮传统与浦东的川沙、南汇等地有渊源关系。

吸收了上海佛教的法事音乐的部分内容

据说本帮道教音乐曾受到上海佛教法事音乐的影响,把当时已走向衰落的佛教做法事用的音乐吸收了过来,使它变成适用于道教科仪的音乐。

上海市区道乐兼备正一、全真两派特点,以市内海上白云观和地处浦东的钦赐仰殿两大宫观为代表。两者有不同之处。前者含有东乡道乐的风格较浓。在风格上较注重庄严华丽的仙道气氛,曲目以细乐为主。而浦东的东乡道乐则以京胡为其重要的旋律乐器。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上海市道教协会获得“上海道教音乐”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上海市道教协会传...
上海道教音乐是一个各乐种成分相互融汇、并具有江南地区独特的音乐风格...
2024-03-31 23:12:20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
2024-03-31 19:54:40
非遗 | 上海市、浙江省传...
中国近代传统民族音乐史上有“海派”(浦东派)琵琶和“浙派”(平湖派...
2024-03-31 18:13:18
非遗 | 上海市崇明县传统...
浦乐派是琵琶流派之一。传自鞠士林,以鞠士林、鞠茂堂、陈子敬、倪清泉...
2024-03-31 18:10:31
非遗 | 上海市崇明县传统...
琵琶艺术(瀛洲古调派),上海市崇明区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03-31 18:06:02
非遗 | 云南省姚安县传统...
码头号子是上海市的传统民歌。传唱于码头、货场的装卸、抬扛、推拉等劳...
2024-03-31 11:23:45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