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非遗文化《武当山宫观道乐》
阿标
2024-03-17 20:03:34
0

1

武当山宫观道乐,又称“武当韵”,是流行于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一带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武当山宫观道乐是湖北秦巴地区汉族民间文化与唐代至明代汉族宫廷音乐相结合的产物,明代进入鼎盛时期。它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歌、舞、乐一体的表演形式,既保留了全真派“十方韵”的音乐特色,又具有多教派音乐混融的风韵,而且各类韵腔与法器牌子俱全。

2006年5月20日,武当山宫观道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Ⅱ-69。

历史渊源

2

武当山宫观道乐源远流长。东汉末年,道教五斗米教诞生不久,由蜀地汉中向武当山传播。武当山地区的五斗米教神祀仪式通常以巫祝在歌舞中进行。古时的巫是通过歌舞“娱神”“降神”达到祈福的目的。这种师巫而舞的形式对宫观道乐中的踏罡布斗、走“禹步”有深远影响。

南北朝时期,北魏帝王崇信道教,在华山、蒿山修行的寇谦之道士对道教进行了改革,要求天下道徒“一从吾乐章诵诫新法”,在完善的道教科仪中设坛诵经,特别是将直诵道经改为乐诵,即念经改为唱经,这是道教音乐又一发展时期。由于北方人士不断入山采乐,寇谦之改革形成的这种道教音乐也随之传入武当山。

唐贞观年间,均州太守姚简设坛祈雨成功,武当山因此受到关注,唐太宗敕建五龙祠。不久,唐宗室失意者不断贬居武当山地区的房县及郧县,唐代的宫廷音乐被带到了武当山。

五代陈抟道士曾在武当山修道二十余年,他熟读经史,音乐修养高,常“行歌坐乐,日游市肆”。

南宋高宗赵构诏武当山主持孙寂然赴临安皇宫设醮唱道,不但将武当山的道乐引进宫廷,同时将宫廷雅乐带回武当山,这些对武当山的道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代诸帝推崇真武神,特别是元仁宗与真武生日相同,故每逢圣诞,必在武当山设醮祝贺。仁宗从后,这种为皇帝生日建醮的形势有增无减,甚至一年多达四次。这种由皇室直接安排的唱经、诵经和道教歌舞不但规模大、品位高,而且影响深远。

明代是武当山道乐最辉煌的时期。明初,太祖朱元璋设神乐观,以道士冷谦定雅乐。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大修武当,功成作乐,亲自撰写《大明御制玄教乐章》,供武当山道士演唱,并敕令神乐观派400名乐舞生充实到武当山道观。这种史无前例的举动,将武当山宫观道乐提升为宫廷雅乐,成为当时最重要的音乐活动,同时确定了武当山的宫观道乐在中国音乐史上的特殊地位。明代后期,武当山宫观道乐更趋向民间音乐形式。

明末清初,武当山两度兵火,数宫观遭焚,道众锐减,道乐式微。

清代,由于武当山道教由官方深入民间,朝山进香活动已成为河南、四川、湖北、陕西等省乡民的习俗,吹吹打打的朝山队伍,将各地民间音乐带到武当山,使武当山道乐进一步世俗化。从武当山道乐流行的曲牌来看,清代和民国流行的曲调居多,有些道乐除使用道教经卷和保持乐器组合及演奏规则之外,乐曲的风格已和民间音乐没有多大的区别。

清末民国初,武当山地区仅剩下城隍庙、周府庵、紫霄宫、南岩宫、金顶等宫观能进行一些祀典中的经乐活动,能执乐的道士只有50多人。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武当山道众大多出走或还俗,少数留庙看管文物,其中通经乐者已寥寥无几。

传承保护

3

传承价值

武当山宫观道乐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是道乐中不可多得的重要文化遗产。

武当山宫观道乐古老纯真的曲调是其他音乐所不可替代的,它极大地拓宽了民族音乐学科,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挖掘、保护、开发武当山宫观道乐,对弘扬道教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推动武当山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传承现状

武当山宫观中的“玄门日诵早晚课”、“祖师表”、“萨祖铁罐施食祭炼科范”等(全套)科仪音乐均已得到及时传承,妥善而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传承人物

赵连武,男,1973年2月出生,湖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措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武当道乐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整理。

1980年,一些老道人回到武当宫观,但通音乐者仅喇万慧、方继权、阮蓬志、吴理瀛几人。山下火居道的乐班濒临失传,所幸几个老道艺人如周炳相、袁学训、艾会学等还能勉强组成一个乐班演奏道乐。这些老道士是使一度绝响的武当道乐得以再现重响的幸存传人,尤其是喇万慧和周炳相两位老道,过去曾任宫观的高功。

1986年至1987年,为保存濒临失传的文化遗产,湖北省文化厅和民族宗教事务局组织武汉音乐学院的专家先后六次到紫霄宫、太和宫采录、整理,出版了《中国武当山道教音乐》一书,这是第一部中国道教音乐的专著。同时,武当山道教协会邀请武汉音乐学院举办道教音乐学习班,为武当山培养二十多名道教音乐人才,使道乐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武当山道教协会还与旅游部门录制出版了《武当仙韵》《中国武当道教音乐》《武当道教早晚坛功课》等磁带,拍摄播放了《太和玄乐》《武当风韵》等电视专题片。在武当山乌鸦岭至金顶的古神道沿途安装了地音喇叭,播放武当道乐。

2016年起,武当山道教协会在武当山道教学院针对有一定基础的道乐演奏人员,开设“道教高功音乐学习班”,开展经韵、法器、科仪、高功等培训。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武当山宫观道乐”项目保护单位十堰市群众艺术馆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相关内容

非遗 | 安徽省休宁县传统...
齐云山道场音乐是一种流传于安徽省的传统宗教音乐。休宁县齐云山道教文...
2024-03-31 23:17:29
非遗 | 江苏省无锡市传统...
据史料记载,道教传入无锡已有一千四百余年,。无锡道教音乐发端于古代...
2024-03-31 23:14:42
非遗 | 上海市道教协会传...
上海道教音乐是一个各乐种成分相互融汇、并具有江南地区独特的音乐风格...
2024-03-31 23:12:20
非遗 | 山西省阳高县传统...
恒山道乐是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的传统宗教音乐。 恒山位于山西省北部,...
2024-03-31 23:11:42
非遗 | 河北省广宗县传统...
广宗太平道乐是发源于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的宗教音乐。属于国家级非物质...
2024-03-31 23:03:03
非遗 | 中国佛教寺院传统...
佛教音乐,中国佛教寺院和信众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所用的音乐。佛教认为,...
2024-03-31 22:53:53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