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河南地区传统戏剧《四平调》
阿标
2024-03-23 17:00:20
0

四平调,是地方传统戏剧之一,由豫东花鼓演变而成,后经过挖掘整理,吸收评剧、京剧、豫剧等的腔调发展而成,逐渐完善形成了其特有的唱腔及表演风格。为花鼓曲调配乐,以六棱高胡作为领弦乐器,以梆子戏的打击乐器烘托气氛,取花鼓戏唱腔“四平八稳”之意,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贴近百姓生活的地方剧种。

由于四平调的演变发展过程脉络清晰,有证有据,被业内专家称之为“中国戏曲发展的缩影”,在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一百多年来,四平调饱含了民间艺人的心血与智慧,为古黄河两岸方圆数百公里的人民留下了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地方戏曲。

作为一种稀有的地方剧种,四平调仅流行于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接壤地区,因它以花鼓为主,吸收评剧、京剧、梆子等剧种的曲调而形成,有人也称它为"四拼调",后改称"四平调"。也有人认为,是根据其曲调四平八稳、四句一平而得名。四平调在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剧种简史

1

四平调是在豫东花鼓的基础上演变而成,后经过挖掘整理,逐渐完善形成了其特有的唱腔及表演风格。流行于皖、苏北部、豫南、豫东及鲁西、鲁南一带,迄今约有六十余年的历史,有砀山花鼓戏带头人“邹家班”和一些同行逐渐演变而成。

它和黄梅戏、豫剧、曲剧、山东大鼓等戏曲是当地比较欢迎的戏曲之一。四平调由于源于砀山,现砀山城乡的一些剧团排练时都要有四平调的唱段,一些中年人、老年人和爱听戏的小孩子闲时也能哼上几句凄婉悠扬的四平调小曲。

1935年在商丘县演出时由院主、艺人燕玉成、许若海、王培军、庞士荣、刘玉顺等人共同研讨,根据花鼓中男、女演员均用本嗓演唱,曲调四平八稳,且苏北花鼓中又有“平调”的名称,因而便提出借四平八稳之意,用花鼓“平调”之称,各取一字,定名为《四平调》,被广大花鼓艺人欣然接受。

1963年,砀山县专门成立了四平调剧团。剧团走乡串村,先后上演了许多四平调剧目,深受欢迎。

自明朝以后,由于昆腔、高腔,皮黄及梆子腔的兴起,影响和推动了各种戏曲艺术形式的发展。以砺山一带为中心的东、南、西、北各路花鼓在清朝末年,先后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分别演变为另外的几个剧种。

民国以后,苏、鲁、 皖、 豫四省交界地区著名的花鼓班有三个;一是以砀山县周寨区张小楼村邹玉振为首的“邹家班’;二是以周寨区西豆楼村燕玉成为首的“燕家班”;三是以江苏沛县甄有明为首的“甄家班”。每班不过七、八人,经常活动在苏北、皖北,鲁南、鲁西及豫东,豫南一带。

传承保护

2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由商丘市申报的四平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11月,四平调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四平调”项目保护单位商丘市梁园区四平调艺术研究中心、范县四平调艺术传播研究中心、成武县四平调保护传承中心、砀山县文化馆评估合格。“四平调”项目保护单位金乡县文化馆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金乡县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金乡县文化馆、金乡县图书馆)。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相关内容

非遗 | 山西省河南省传统...
其起源有多种说法,据唐代贞元二年的临猗县龙岩寺石碑记载,有龙岩寺即...
2024-03-25 15:43:48
非遗 | 安徽河南湖南地区...
目连戏将佛教与儒家所主张的孝道结合起来,成为中国古代戏曲中以佛经故...
2024-03-25 15:39:43
非遗 | 河南省太康传统戏...
太康道情戏是河南省太康县的戏曲剧种之一。道情戏源于道教乐歌。因道士...
2024-03-23 22:28:46
非遗 | 河南等地区传统戏...
曲剧又称“高台曲”、“曲子戏”是在河南曲子和踩高跷的基础上,于20...
2024-03-23 22:10:15
艺术 | 河南省汉族戏剧《...
四平调,是地方传统戏剧之一,由豫东花鼓演变而成,后经过挖掘整理,吸...
2024-03-23 17:05:17
非遗 | 河南地区传统戏剧...
四平调,是地方传统戏剧之一,由豫东花鼓演变而成,后经过挖掘整理,吸...
2024-03-23 17:00:20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