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盘王节,流行于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等省(区)瑶族人民居住地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瑶族盘王节源自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歌会,每逢这天,瑶民便汇聚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并逐渐发展为盘王节,现代的盘王节已逐步发展为庆祝丰收的联谊会,青年男女则借此机会以歌道情,寻觅佳偶。
2006年5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广东省韶关市申报的瑶族盘王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有关瑶族地区过盘王节的古老风俗,早在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唐代刘禹锡的《蛮子歌》、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等典籍中就有记载, 据汉代初年的《搜神记》记载:瑶族先民“用掺扎血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繇 。”唐代诗人刘禹锡被贬官到连州 ( 即今广东连山瑶族自治县)时,所作《蛮子歌》中写到瑶族 “时节祀祭盘瓠。” 《岭外代答》中说:“瑶人每岁十月,举峒祭都贝大王于庙前,会男女之无实家者,男女各群联袂而舞,谓之‘踏瑶’。”“踏摇”即是“跳盘王”,瑶族盘王节即是由“跳盘王”发展而来的,“跳”即舞之意,跳盘王是指人们载茂舞以谢盘王的恩德,并祈盘王保佑子孙平安。
1984年8月,全国瑶族代表座谈会在广西南宁召开,确定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为瑶族的统一节日“盘王节”。
1988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在考察南岭地区时提出关于建立南岭瑶族地区经济开发区的构想。
1992年,第一届南岭瑶族盘王节在广西贺县(今贺州八步区)召开,到第八届更名为中国盘王节。
传承价值
“盘王节”表现了瑶族人民对祖先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盘王节作为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大众节庆活动,集瑶族传统文化之大成,是一种增强民族向心力、维系民族团结的人文盛典。
传承人物
盘良安,男,瑶族,1936年生,广东乳源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族盘王节代表性传承人。
赵有福,男,瑶族,1946年8月出生,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族盘王节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贺州市群众艺术馆、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馆(乳源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瑶族盘王节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保护单位贺州市群众艺术馆、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馆(乳源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评估合格。瑶族盘王节项目原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乳源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