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江苏省高邮市传统音乐《高邮民歌》
阿标
2024-03-30 19:48:11
0

高邮民歌,流行于苏北里下河地区的民间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高邮民歌,最早可上溯到古代“驱傩”表演中的“散鲜花”,元明时期这种民歌样式开始成形,并得到初步发展。清代至民国时期是高邮民歌发展的高峰,清末民初高邮诗人韦柏森作有《秦邮竹枝词》百首,其中“那如田父秧歌趣,齐唱家家隔垛多”的诗句即反映了当时高邮民歌空前流行的盛况。高邮民歌多采用“间白”、“对白”及“一领众和”的传唱方式,音乐以五声音阶和加清角或变宫的六声音阶为主,常有四、五、六度的大跳,“咿呀咳子哟啊哟”之类的衬腔、衬词较多,灵巧活泼、风趣俏皮,加之变化音、装饰音和衬腔衬字的巧妙安排,听起来旋律优美,情韵十足。

2007年3月24日,高邮民歌被列为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江苏省高邮市申报的高邮民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编号Ⅱ-75。

历史渊源

2

早在7000多年前,高邮这块土地上就有先民耕耘劳作,栽秧种稻,打鱼狩猎,驯养禽兽。可以说,哪里有生民聚居,哪里就有劳动,哪里就有原始歌谣。因此,高邮民歌最早的源头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2]

高邮民歌起源于龙虬时期,在龙虬庄遗址发掘之前,流传甚为广泛的“散鲜花”(散花调)就被当地的音乐工作者认定为是流行于古代民间的一种“驱傩”歌谣。然而,这还不能够与史前文化相联系。从龙虬出土的各种文物来看,当时龙虬人在狩猎、农作、制陶、土建、丧葬、祭祀等活动中,都会伴有原始的歌舞。如鼓、牛角、骨管等,都是为原 始歌舞伴奏的乐器。

在明清时期,高邮张家庄的栽秧号子《西凉月》(一见姐姐苦凄凄),歌词就是从明代冯梦龙《挂枝儿》中衍化出来的。在“蒲松龄俚曲”中,还有不少曲牌如《倒扳桨》《叠断桥》与仍在高邮流行的民歌同名。因此,高邮及其周边地区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民歌创作的一块沃土。

基本特征

1

题材

高邮民歌大都是群众触景生情的即兴之作,内容十分丰富。按照题材划分,主要有劳动号子,包括数鸭蛋、打工、搬运号子和独具特色的高邮秧歌、车水、打硪号子、夯号子、牛号子等;有传授人生处世经验与生活知识的生活歌,如《劝夫莫赌钱》《和字歌》等;有歌唱恋爱相思,表达男女情感的情歌,如《高邮西北乡》《郎妹对歌》等;有记录各个时期社会状况的时政歌、革命斗争歌,如《齐心学文化》《送夫参军》等。此外还有部分原始宗教与仪式歌谣。

唱腔

江苏沿江地区的民歌基本都是以宫调式和徵调式为主,商调式和羽调式较少,角调式则更为罕见。五声调式的高邮民歌也呈现出这样一个特点。五声宫调式的代表作有《布谷声声》《撒趟子》 等;五声徵调式的民歌最多,如《放鸭号子》《打驴号子》《一个 姐姐真不丑》(西凉月)等;五声商调式的代表作数量虽然不多,但最有影响,其中以《数鸭蛋》(鸭蛋号子)最具代表性,其他如《拾 边》《抬鱼号子》等;五声羽调式和五声角调式的高邮民歌数目较少,前者如《站桥头》,后者则有《沙子浪》等。

六声调式的高邮民歌分别由宫、商、角、变徵、徵、羽六个音构成。在实际演唱过程中,变徵的实际音高比4高,比﹟4低,介于清角(4)和变徵(﹟4)之间,这个音对高邮民歌的音乐色彩有着重要的作用,无可替代。《送夫参军》也是一首带变徵的六声调式民歌,与《高邮西北 乡》不同的在于,《送夫参军》是徵调式,而《高邮西北乡》是羽调 式。音乐第一句“打起那个锣鼓闹盈盈”一开始便出现了变音—— ﹟4,再加上紧凑的节奏和较快的速度,唱起来欢快活泼,热情奔 放,因此也在很多地方流传开来。

语言

先看方言的运用。“淮上风情,淮下俚曲”。高邮的乡风熏人,方言纯朴,每当农忙时节,农民演唱的民歌就喷薄而出,田鼓喧阗,俗曲流布,如河川决堤,蔚成大观:“官道行旅抬眼望,三千歌女是农妇。”

高邮民歌中高邮话(高邮方言)很多,像“脱鞋(hái)”“黄黄子(zāi)”“来哪(nāi)”“呱来呱去(kè)”“舌头环(kuán)”“换交(gāo)叶”。

如《黄黄子(三)》:

叫我么唱唱我就来呀,说呀说得好来,说得好来唱什么?唱到春风杨柳啊摆,恩吆哎哎子哎呦,嗯吆哎哎子哎呦,黄黄子哎咳,杨柳年年换新叶呃,姐姐那个月月换花鞋呀,姐姐月月换呀么换花鞋,黄黄子姐姐月月换呀么换花鞋。

叫我么唱唱我就来呀,说呀说得好来,说得好来唱什么?唱的哥哥笑开呀怀,恩吆哎哎子哎呦,嗯吆哎哎子哎呦,黄黄子哎咳,妹做那鞋哥哥穿呃,劳动那个生产跑得快呀,劳动生产跑呀么跑得快,黄黄子劳动生产跑呀么跑得快。

再如《九连环》:

蝴蝶头上飞开开翅儿扬得儿扬得儿摇,扬得儿扬得儿摇啊。亲亲人儿呀送我一把九得儿九连坏,久啊九啊九得儿环哪。两双手儿接得儿喂,打把钢刀割啊。

大雪花儿飘来飘去三丈三尺高,三丈三尺高啊。大雪花儿飘得儿喂,亲一啊个啊雪呀美得儿人啊将她接在怀啊。

这些歌曲中的“子”“鞋”“交”“哪”等字,演唱时用方言才能显得亲切,饱含浓厚的乡土气息、地方特色。

还有地方名称,像邵伯、下河、盂城驿、界首驿,都是高邮地名,看题目就知道是歌唱高邮的:

盂城驿前吟夕阳啊,高邮湖上好秋光啊,红粉菡萏初经雨啊,绿满蒹葭未受霜哪 ———《盂城驿即事》

大运河水日夜流淌,盂城驿前柳花飘香,秦嬴政置邮亭驿马奔腾,公文信函传四方啊。——— 《邮驿史上见曙光》

一更鼓儿咚呀,耳听街上热闹哄哄,身啊骑马灯玩的龙灯啊,走的兽灯河里鱼灯。 ——— 《邵伯调》

一呀更一呀点月出头噢,姐在厢房中啊把着心来操啊,等等有情的哥噢哥。——— 《下河调》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江苏省无锡市传统...
据史料记载,道教传入无锡已有一千四百余年,。无锡道教音乐发端于古代...
2024-03-31 23:14:42
非遗 | 江苏省常州市传统...
天宁寺梵呗唱诵是一种宗教音乐。主要是指江苏常州天宁寺的梵呗音乐。梵...
2024-03-31 22:34:33
非遗 | 江苏省常州市传统...
吟诵调(常州吟诵),江苏省常州市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03-31 22:24:12
非遗 | 江苏省海门市传统...
海门山歌,包括通东民歌及沙地民歌,是流行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启东、...
2024-03-30 22:13:31
非遗 | 江苏省高邮市传统...
高邮民歌,流行于苏北里下河地区的民间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03-30 19:48:11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非遗 | 河南省信阳市传统音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传统民歌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
非遗 | 浙江传统舞蹈《龙舞(...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距现代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长兴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
非遗 | 四川省布拖县传统音乐... 口弦音乐,流行于四川省布拖县、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的传统音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