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非遗文化《漳州木偶头雕刻》
阿标
2024-03-13 22:41:34
0

1

漳州木偶头雕刻,是福建省漳州市的传统美术。起源于晋朝盛于唐代,至21世纪初已有2000余年,属于木偶戏道具制作中的一门特殊技艺,其技法源自北方汉剧的风格模式,强调木偶戏剧的表情化与性格化,注重内在神情性格的表现,强调“以形写神”,因此在落刀之前,要细细研究,认真揣摩所刻画人物的身世、身份、性格、好恶,思考成熟才下刀,故其刀法有力,形神兼备。 

2006年5月20日,漳州木偶头雕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1

木偶头雕刻起源于木俑雕刻。早在商周时代,就有木俑用于随葬品。汉代,已出现可以活动的舞俑。唐代,木偶雕刻日臻成熟,木偶戏表演已盛行。宋代,对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作了改进。木偶由线牵动,由人双手操纵,线条有八条,最多可达二十四条,与现代的木偶戏差不多。

相传在唐末,福建木偶艺术由王审知部队从中原带来,后在闽南地区扎根,主要在泉州和漳州一带发展。后来又流传到台湾、东南亚等地。木偶戏主要分两种:即提线木偶(通常称为“嘉礼戏”)和掌中木偶(闽南称为“布袋戏”),两种木偶的大小也有所不同。掌中木偶在中原早已有之,但在南方发展较迟。传说是说书艺人为增加剧情的表现力,在说书时添加一些简单的道具和人物,说书人出门时,将其放于一个布袋中,便于携带,故称“布袋戏”,后逐渐成为一个剧种。

木偶戏较多的是为祭神鬼而演出,故多表现神佛鬼怪、传说人物等,此后逐渐演变为戏剧性的演出,木偶头的雕刻也随着剧情、人物的需要而不断增加。至明清时期,福建的木偶头雕刻已十分精致,除供表演外,也作为案头陈设之用。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2

木偶头雕刻的发展使闽南泉州、漳州木偶造型艺术随之进步,成为福建乃至中国值得骄傲的一门独特的民间艺术。由于泉州、漳州两地艺人的深度改造、努力创新,使得闽南传统木偶雕刻艺术成为中国工艺美术有品位和具观赏价值的代表品种之一,作为群众娱乐的戏剧偶像玩赏工艺品被中国海内外的人所喜爱。

传承现状

3

木偶头雕刻艺术与传统戏曲之间形成了生死相依的关系。在戏曲演出普遍衰落的形势下,木偶头雕刻技艺的传承也遇到了难题:如果固守戏曲舞台,木偶头雕刻只能随戏曲一起走向沉寂;如果离开戏曲舞台,木偶头雕刻只能成为单纯的观赏品,其传统技艺中许多活态的文化就会丢失。漳州木偶头雕刻就面临着这种境遇,需要有关方面加以关注。它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漳州的木偶雕刻一直沿袭传男不传女的传承古制。而到了当代,老艺人的后代大多不愿学木偶雕刻,因为这项技艺费时费力经济上却没有好的收益,许多老艺人只得改行。这一民族瑰宝因后继无人正面临“绝迹”的危险。

保护措施

4

2014年、2015年,漳州作为中国布袋木偶教学的重要基地,漳州布袋木偶戏分别获得中国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资助项目(中国福建木偶戏在亚太地区的传播交流推广)、中国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小型舞台剧目和作品)。 

2018年5月,漳州木偶头雕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等批准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同年8月—11月,在第二期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体验营结业典礼上,30位学员经过十次体验营课程的学习,现场展示了自己的结业作品。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漳州市竹初木偶艺术馆获得“漳州木偶头雕刻”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浙江省嵊州市传统...
嵊州竹编,浙江省嵊州市地方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
2024-03-26 23:08:57
非遗 | 青海省湟源县传统...
灯彩(湟源排灯),青海省湟源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03-26 23:05:56
非遗 | 福建省泉州市传统...
灯彩(泉州花灯),福建省泉州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03-26 23:03:32
非遗 | 海宁市传统美术《...
灯彩(硖石灯彩),浙江省海宁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03-26 22:59:47
非遗 | 浙江省仙居县传统...
灯彩(仙居花灯),浙江省仙居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03-26 22:56:31
非遗 | 青海省同仁县传统...
热贡艺术,青海省同仁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
2024-03-26 22:53:03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