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州民歌,海南省三亚市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崖州民歌是海南省地方民歌的古老歌种之一,流行于三亚崖城以西、乐东沿海等古崖州属地及东方感城一带。是以崖州客人(汉人)方言咏唱、格律异常严谨且自成一体、蔚起于古崖州“西六里”乡间并向四周传播的一种汉语民谣。崖州民歌没有任何花哨的修饰,民歌歌手将热情的曲调注入吟唱中,把对生活的热爱用质朴的语言淋漓畅快地一一释放。
2006年5月20日,崖州民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Ⅱ-13。
《崖州志》上没有明确记载崖州民歌的来源出处,但是从所搜集的崖州民歌年代推断,民歌相传兴起于宋代,繁盛于清朝后期。民歌由格式为4句28个字的四行绝句演变过来,起初只是文人墨客之间为了表达感情而吟唱,慢慢传入民间在劳动人民中自由吟唱。
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崖州民歌的生存发展空间屡遭破坏。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破四旧,对崖州民歌的冲击更大。但这只是对民歌的外部冲击,并不至于使民歌从此消亡。
20世纪80-90年代,崖州民歌喜得春风化雨,枝叶丛生,一批民歌的保护传承人,开始自发地投入到崖州民歌保护传承的工作中。社会环境的宽松,民歌得以恢复生机。当年有人印歌本卖钱,有人刻录音歌带讨钱过生活,还有些人专门唱歌赚钱,民歌在当时已无形中成为一种产业。
传承价值
崖州民歌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历史价值。崖州民歌源远流长,一路走来,承载着崖州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的信息,是历史研究的“活化石”。现在收集到的70多部历史故事长歌,是不可多得的、具有很高价值的历史遗存精品。
文化艺术价值。崖州民歌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它不仅语言通俗、形象生动、声情并茂,而且娴熟运用赋、比、兴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锤炼出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如有首崖州民歌唱到:“瓜园收瓜瓜压瓜,石灰筑墙灰压灰,铁锤打铁铁压铁,酒饼酿酒饭压饭”,以诸多的事物相压现象,暗喻旧社会人压迫人的弊病,虽不明指,却能意会,可以避开官方审查和迫害。这民歌的艺术手法何等高超。崖州民歌的音乐曲调优美动听绮丽多姿,是中国音乐文化的一朵奇葩。
社会价值。民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又对社会生活起着影响作用。古代称民歌有“教化”、“洽世”作用,近现代称民歌为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之一。如抗日战争时期,崖州的歌手孙恢尧编唱歌首《抗日救国歌》,长达数千句。长歌开章明义唱道:“日本攻打东省,杀死同胞多无数,身尸叠如髙山岭,鲜血流成深江河”,历数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号召全国人民思民族自由解放决心收回神圣领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国事担在肩走向前。这首长歌传遍城乡,是动员民众抗日的号角。
民歌的社会价值还表现在人际交流、感情表达、陶冶情操,活跃群众文化娱乐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等诸多方面。
传承现状
如同中国众多古老民间艺术文化一样,崖州民歌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艺术传承问题。在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下,这种民间音乐难与来势汹涌的流行音乐相抗衡,如不及时抢救保护,就会随着传人的离去而消失。
保护措施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崖州民歌,2004年8月,在三亚市老干部孙治福的呼吁下,张远来与周启城、麦宜斌等50余名崖州民歌爱好者,组织成立了崖州民歌协会,组织民歌培训班、收集整理民歌歌本、发掘培养民歌传承人,并通过协会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年11月23日,崖州民歌传习所在三亚市崖州区保平村揭牌成立。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乐东黎族自治县文化馆、三亚市群众艺术馆获得崖州民歌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崖州民歌项目保护单位乐东黎族自治县文化馆、三亚市群众艺术馆评估合格。
2023年12月28日,入选《海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上一篇:音乐非遗文化《中山咸水歌》
下一篇:音乐非遗文化《儋州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