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非遗文化《巴山背二歌》
阿标
2024-03-16 21:20:41
0

1

巴山背二歌,四川东北部米仓山南麓巴中市、达州市 [13]辖区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巴山背二歌,迄今至少有3000多年历史。巴山背二歌旋律流畅清新,调式为徵调式,结构较为简单,多为上下句和分节歌。歌曲唱腔明亮,高亢悠扬,节奏较为自由,风格粗犷豪放,极具地域特色,代表性曲目有《背起背子难上坡》等。

2006年5月20日,巴山背二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Ⅱ-16。

历史渊源

2

巴陕渝贵交界处,深山层层叠叠,是进出川蜀最为艰险之段。文献记载,周边各地文化、物资交流络绎不绝,这其中的关键就是用专门的木质背架运送货物的背夫。秦汉时期,米仓古道穿越巴中境内,他们在这条道路上背着“背架子”,从事物质资料的运输工作。从米仓古道(汉中到通江)、汉壁古道(梁州到巴州)的路,就是背二哥背运往来的必经之道。他们头顶高天,脚踩蜀道,攀援于悬崖边。背二哥在深山沟、大山里辛勤劳动,十分艰苦,什么蛇倒退、鬼见愁,走只能前行不能后退,后退有可能掉下岩。而山里的野兽多,背夫不成群结队就可能被野兽袭击、吃掉,自然结成背二哥队伍,羊肠小道难行,米仓古道的栈道是前人用錾子打的,只能放一只脚,加上中午肚子饿天气热,山上只有知了在叫,没有其他声音,筋疲力尽的背二哥杵子一打,扯开嗓子甩几句山歌,表达思乡之情或纾解疲劳,大家情绪就来了,这便是“巴山背二歌”的由来,它迄今至少有3000多年历史,祖祖辈辈传下的调式也渐渐固定。《巴州志·风俗篇》记载,康熙雍正年间,春田栽秧,选歌郎二人击鼓鸣钲于陇上,曼声而歌,更唱迭今,丽丽可听,使耕者忘其疲,以齐功力。

传承保护

3

传承价值

巴山背二歌是巴山人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是记录社会发展的活典籍和研究巴山人历史的真实依据,它承载着巴山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性,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传承现状

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剧,背运业由原来的长途背运演变为今天的短途背运,且从业人数越来越少,“巴山背二歌”正逐步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濒临危机,急需保护。“巴山背二歌”是流传于四川巴中市大巴山深处的歌谣,随着交通便利,人员流失,人们不再步行出山。当年会唱山歌的青年们逐渐老去,后辈们也都到城里去了。传唱了千年的背二歌,正在淡出巴地人们的视野。

传承人物

陈治华,男,汉族,1945年出生于四川巴州,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措施

从2016年底开始,西华师大新闻传播学院青年教师郑宇及其学生团队联合摄制纪录片《巴山背二歌》,并赴巴中市进行了长达2个月的拍摄,于2017年年底完成拍摄。

2018年6月7日至2018年6月9日,首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在山西省平遥县举行,共有30部(集)非遗纪录片展映,其中就有影片《巴山背二歌》,它讲述了年逾古稀的陈治华老人将“巴山背二歌”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的努力。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巴中市文化馆获得“巴山背二歌”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2年2月,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巴山背二歌项目保护单位巴中市文化馆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相关内容

非遗 | 安徽省休宁县传统...
齐云山道场音乐是一种流传于安徽省的传统宗教音乐。休宁县齐云山道教文...
2024-03-31 23:17:29
非遗 | 江苏省无锡市传统...
据史料记载,道教传入无锡已有一千四百余年,。无锡道教音乐发端于古代...
2024-03-31 23:14:42
非遗 | 上海市道教协会传...
上海道教音乐是一个各乐种成分相互融汇、并具有江南地区独特的音乐风格...
2024-03-31 23:12:20
非遗 | 山西省阳高县传统...
恒山道乐是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的传统宗教音乐。 恒山位于山西省北部,...
2024-03-31 23:11:42
非遗 | 河北省广宗县传统...
广宗太平道乐是发源于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的宗教音乐。属于国家级非物质...
2024-03-31 23:03:03
非遗 | 中国佛教寺院传统...
佛教音乐,中国佛教寺院和信众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所用的音乐。佛教认为,...
2024-03-31 22:53:53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非遗 | 河南省信阳市传统音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传统民歌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
非遗 | 浙江传统舞蹈《龙舞(...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距现代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长兴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