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梅花拳,流行于冀南邢台广宗、平乡和威县一带的汉族传统武术拳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6年5月20日,邢台梅花拳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
2006年,陈氏太极拳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焦作市文化馆(焦作市非物质文化...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发展创编的。由于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
2006年沧州武术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沧州市武术协会获得“沧州武术...
回族重刀武术,天津市回族传统体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回族重刀武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是Ⅵ-9。
武当武术,流行于湖北省十堰市的武术流派,因张三丰创建于武当山而得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7年6月5日,武当武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
少林是中华武术中体系最庞大的门派,武功套路高达七百种以上,又因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又有「武术禅」之称。2022年9月,少林武术有了“郑州标准”—郑州市少林武术标...
宁德霍童线狮是一种传统民俗文化,通过丝线控制狮子的动作和表情的一种艺术方式。线狮主要通过头索、尾索及腮索拉动,使表演台上的线狮坐立、蹲卧、摆首等,还能含球、吐球...
维吾尔族达瓦孜,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杂技表演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达瓦孜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Ⅵ—5。
抖空竹,流行于北京市的传统体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抖空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