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

非遗 | 山东省潍坊市传统美术《杨家埠木版年画》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一种流传于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的传统民间版画。其制作方法简便,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2006年5月20日,杨家埠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

非遗 | 福建省漳州市传统美术《漳州木版年画》

漳州木版年画主要流传于漳州的芗城区和闽南、岭南一带,并远销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2006年5月20日,漳州木版年画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 | 江苏省苏州市传统美术《桃花坞木版年画》

桃花坞木版年画,苏州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桃花坞木版年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 | 河北省武强县传统美术《武强木版年画》

武强木版年画,河北省武强县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19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组织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检查和调整...

非遗 | 天津市传统美术《杨柳青木版年画》

杨柳青木版年画,天津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22年4月1日,入选第一批天津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非遗 | 山东省淄博市传统竞技《蹴鞠》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2006年5月20日,蹴鞠已作为...

非遗 |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搏克》

蒙古族搏克,“搏克”为蒙古语,意为摔跤,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传统体育娱乐活动之一,是蒙古族“男儿三艺”之一,2006年5月23日,蒙古族搏克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

非遗 | 内蒙古《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

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体育运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达斡尔传统曲棍球运动经中华人民共和国...

非遗 | 吉林省延边体育竞技《秋千》

秋千(Swing),用途游戏用具,将长绳系在架子上,下挂蹬板,人随蹬板来回摆动。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在各地流行...

非遗 | 朝鲜族自治州体育竞技《朝鲜族跳板》

朝鲜族跳板作为一种体育竞技游戏,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全国其他朝鲜族聚居地方。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

热门资讯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云南省西双版纳传统节... 傣族泼水节,流行于云南省傣族人民聚居地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云...
非遗 | 安徽省黄山市传统美术... 徽州三雕,安徽省、江西省的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徽州三雕经国...
非遗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传统... 库姆孜是柯尔克孜族独有的古老弹拨乐器,“库姆孜”柯尔克孜族语意是“美丽的乐器”。主要流传于新疆克孜勒...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
非遗 | 中国传统舞蹈《南丰傩... 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是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驱傩”,历经漫岁月,不断改革、创新,逐渐演变而成的传统民...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