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音乐,简称潮乐,是主要流传于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潮州音乐以其表演形式灵活多变而享誉海内外,有着"唐宋遗音"、"华夏正声"之称,是中国民间音乐中的瑰宝。潮州音乐大致可分为锣鼓乐、弦诗乐、细乐、庙堂音乐、外江音乐等。其中锣鼓乐属于广场乐,包括潮州大锣鼓、潮州小锣鼓、潮州苏锣鼓等;而弦诗乐、细乐、庙堂音乐、外江音乐等则属于室内乐。潮州音乐常用乐器约有20余种,最具有本地特色的是二弦、唢呐、深波等 。
2006年5月20日,潮州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Ⅱ-50 。
南宋末年,宋室宫廷乐宦吴丙(字汝光,原籍江西)随师抵潮,宋亡后,吴丙定居潮阳棉城,宫廷音乐的种子也因此播落于潮阳大地,经过历代乐工们的充实和发展,形成了潮阳笛套音乐古朴典雅的风采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明清以来,外来(外省)戏曲剧种相断入潮,商业性演出十分频繁,这为潮音戏又注入新血液。
1843年,潮州音乐随潮人南下到了新加坡。
20世纪50年代初,成立汕头潮乐改进会和潮州市民间音乐团等组织。
潮州音乐源于当地民歌、歌舞、小调,并吸收弋阳腔、昆腔、秦腔、汉调、道调和法曲诸乐的素材,兼容并蓄,自成一类。它蕴藏丰富,品种繁多,大致可分为广场乐和室内乐两大类。前者包括潮州大锣鼓、外江锣鼓乐、潮州小锣鼓、潮州花音锣鼓、潮州八音锣鼓,后者包括笛套古乐、潮州弦诗乐、潮州细乐、潮州庙堂音乐等。
上一篇:中国传统非遗文化《井陉拉花》
下一篇:中国传统非遗文化《徐州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