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勾勾,山东省临邑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一勾勾是由山东省高唐一带的鼓子秧歌衍化而成的汉族戏曲剧种,创于清代初期,发源于山东禹城、高唐一带,兴于清末及民国时期,是在流行的花鼓基础上发展而成。由于其唱腔在每个上、下句结束时,总要以假声颤一下,通常出现七度、八度的大跳,因而被称为一勾勾,或因它的主弦四弦胡琴而称为“四根弦”或“四音”。
2006年5月20日,一勾勾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79。
名字来由
一勾勾的流传地域很广,随流传地区的不同,又有种种不同的名称。惠民一带叫“河西柳”。武城、夏津、高唐、茌平、堂邑、临清一带叫“四音戏”。莘县、郓城及河北馆陶一带叫“北词二夹弦”。巨野、东平则叫“四根弦”,是因它以“四弦”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名。济阳、齐河、禹城、临邑一带,则叫一勾勾。
而关于一勾勾名字的来源有两个版本:一是说一勾勾的名字来自“一讴吼”。由于一勾勾的唱腔中带有一讴或一吼,演唱中一讴吼、一讴吼的,时间长了人们就把它说成了一勾勾。另一个版本则说:一勾勾代表了鲁西北及周围区域的说唱风格,曲调质朴自然、活泼,是当地劳动人民自然流露心声的一种唱腔。在鲁西北曾有“听见一勾勾唱,饼子贴在门框上”之誉,形容它像钩子那样动人心魄,把人们一一勾住不放,一勾勾也由此而来。
发展历程
一勾勾,是民间流传的、古老的稀有传统戏曲剧种之一。
据历史资料介绍清代中叶临邑带有老人们组成一勾勾班社,并带徒传艺。
道光十年(1830年)左右,杜玉宝、杜玉发等人演出的一勾勾戏剧就在高唐、临邑等地有不小的影响。
清末和民国期间这种戏剧艺术形式就在民间广泛流传。
民国30多年时间,一勾勾戏剧流传于山东的临色、禹城、齐河、高唐等县及河北沧州一带,尤其在临邑、禹城齐河三县交界处的兴隆镇非常活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勾勾也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时段。
1950年初,鲁西北各地农村都有过一勾勾业余剧团。其中,以德州临邑兴隆镇组织的一勾勾剧团为演职人员共有十余人。往后10年间,该剧团在山东等地演出。
1959年秋,一勾勾剧团由临邑县政府接管,山东省文化厅备案新招收学员二十名加原有人员共四十三名至此正式成立了临邑县一勾勾剧团。
艰难时期
1960年至1962年间,由于自然灾害部分老艺人离团、临邑、济阳分县,人员浮动经济收入差,是剧团最困难的时期,也是戏剧传承的艰难时期。
1962年春天,临邑县文教局派张承跃同志任团长并相继选派了音乐专业干部。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情况有好转,经济收入可观演员情绪逐步高涨。经过半年的时间便购置了新的服装道具舞台设备,为剧团的发展和一勾勾的传承打下了物质基础。
鼎盛时期
1962年到1965年,一勾勾剧团相继排演了古装戏现代戏等十几个大中小型剧目,配合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剧本大多移植其他剧种的。
1963年,一勾勾剧团排练当时唯一它自己创编的剧目《五女兴唐传》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年,排练的《巧遇》在潍坊流动演出连续十五天。慢慢地一勾勾戏剧又逐步走向辉煌。
衰落时期
1971年,由于各种原因“一勾勾剧团”与“临邑县河北梆子剧团”合并,也就是老艺人们所讲的“勾梆联合”成立了京剧团,演员们被分配到各工厂并从事了其他的工作。至此一勾勾剧团被解散,一勾勾剧种逐渐衰落。
重新振作
2001年,中央台《文化与生活》栏目来临邑进行采风活动并邀请演员在兴隆镇演出。冷淡了三十年的一勾勾又映入人们的视野。尔后几年,临邑县文化馆及其他职能部门在弘扬民族文化的框架下收集、整理一勾勾资料,并成立相关机构来保护和传承一勾勾戏剧。
传承价值
一勾勾有着群众基础,音乐风格独特,剧目内容地方色彩浓郁,是花鼓系统较为典型的剧种,具有审美、学术等多种价值。
传承状况
随着现代传播媒介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戏剧一勾勾面临着多元娱乐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在城镇,大部分人没有欣赏传统戏剧的习惯;而在农村地区,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打工,无心学戏。与现在影视、艺术等专业院校报名火爆的情况相比,一勾勾的演员大多风烛残年,传承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
现在几乎没人能够全部掌握这些剧目,即使单独表演一部剧,往往也唱不完整。所以只能通过老人之间的交流和相互提醒,来一点点地找回原来的唱法。
传承人物
信红霞,女,1971年10月出生,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临邑一勾勾研究传播中心主任,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勾勾代表性传承人。
邝书云,女,1946年7月生于山东济阳,临邑县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勾勾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措施
2006年,临邑师范学校成立了一勾勾研究传播中心,由7名教师及30名学生组成。中心成立之后,《王小赶脚》完成的首个传统剧目,该剧在临邑县广场文艺汇演、新农村建设巡回演出等活动中引起反响。
2010年,临邑县成立多年的”一勾勾"戏曲联谊会,被确定为山东省级非遗传习所。该所组织老艺人进行戏曲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复排一勾勾的传统剧目并参加省市组织的文艺汇演活动。
2019年10月,临邑县兴隆镇一勾勾戏曲传承艺术中心挂牌“德州学院民间音乐采风基地”,该基地将为剧种的进一步专业化、系统化提供经验,同时也为师生提供实践机会,促进德州传统音乐文化研究工作的发展。同年11月12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和文化部批准,临邑县文化馆获得一勾勾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一勾勾项目保护单位临邑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